寧大學子三下鄉:五桂村之行與鄉村振興
社會實踐開始之前,我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仍是“一項計劃外、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所以我并不認為我能在這項不得不完成又在計劃外的任務中收獲些什么;在自薦擔任隊長、選好實踐目的地后又平添了一些焦慮與迷惘,總害怕自己的選擇會拖累同學,要是我當時沒有頭腦發熱當隊長該多好啊!7月1日中午,我們一行人到達了余姚,當我看到余姚公交車上印著的王陽明先生像和“知行合一”這句話時,我的心莫名的安定了下來。
社會實踐目的地是余姚的五桂村,這次赴五桂村的社會實踐之旅讓我真切感受到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就五桂村的來說,雖說比起以前它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獲得的榮譽可以掛滿半面墻,但仍然存在著不足、面臨著一些挑戰。
第一是五桂樓藏書問題。五桂樓建于清嘉慶十二年,聚書五萬余卷,有“浙東第二藏書樓”的美稱,“五桂”這一村名也正是來源于此。當我們慕名前往五桂樓參觀時,卻發現樓中沒有一本書的影子,一片死寂,后來采訪村支書時,他和我們解釋了原因,原來由于當地沒有保護古籍的條件,所以全部古籍被移走保護,五桂樓成為一座空樓。原本可作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消失,被“浙東第二藏書樓”的美譽吸引而來的游客只能看到這空蕩蕩的五桂樓。
第二是當今疫情形勢下的發展問題。五桂村情況特殊,為保護四明湖水質,不能發展工業和養殖業,且山多地少,不能大規模發展農業,于是該村依托櫻桃、楊梅等特色農產品搞起了采摘園,吸引了眾多游客。但近些年的疫情讓村里人明白單靠游客來拉動經濟是存在風險的,要想持久穩定發展,須“多一條腿”走路,如何在多種限制條件下開辟出新的發展方向,這對他們來說既是問題也是挑戰。
第三是種植園產品經銷問題。在采訪一些采摘園主時,我們了解到他們都是散戶經營,依靠游客采摘并不能保證農產品全部售出,有些園主有其它渠道售往外地,但有些園主只能上街叫賣,于是眾多園主希望鎮上能牽頭成立一個合作社,幫助并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
以上是五桂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在了解這些后,我們反而對五桂村近幾年的發展歷程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在五桂村的這幾天,我們看到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道;每天傍晚在河邊散步的爺爺奶奶,時不時發出一陣笑聲;采訪的阿姨笑著對我們說要知足,近些年的發展已經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如果沒有深入了解,我們可能很難知道這個村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看到的是一片祥和,了解之后才知道這個村發展的艱辛與不易,在眾多限制條件下,挖掘自身特色,借政府政策支持之東風,頑強的向上走。當采訪村支書的時候,他直白地和我們講了這個村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說了以后發展的大概計劃,我們明白這些問題和挑戰終會被他們解決。
我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常發出這樣的感慨:“如果沒有這次社會實踐,我是一輩子也不會來這個五桂村的;這次來了后,以后也不會有機會再來一次。”姑且就把它當作是唯一一次到五桂村吧,也正是這一次,讓我們從課本走向了實際,“艱苦”、“困難”、“拼搏”不再是書上冷冰冰的一些字眼,它們有了熱度,讓我們明白了今日生活的來之不易,這也激勵著我們積極融入社會,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 實踐感想
-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作為宣傳組一員的我主要負責撰寫推送文案、制作推送排版和撰寫通訊稿等宣傳任務。我們宣傳組通過綜合運用秀米和剪映
- 08-28 關注:4
- 來日方長,后會有期
- 華南師大學子梁冰怡講述了參加今年夏天三下鄉的所感所悟,不僅表達了對學生的喜愛與不舍,更祝愿學生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乘風破浪,勇敢
- 08-28 關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