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風正勁,大有可為。7月15日,來自安徽省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志愿者來到安徽省池州市新楊村,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展現了當代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清晨,志愿者在抵達目的地后,立即投入到了緊張而有序的工作中,首先與當地村委會進行了對接,了解了鄉村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在對話中,志愿者得知,新楊村目前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依靠采茶與務農,在農業方面缺乏比較先進的科學技術,其他行業也是難以被發展起來。除此之外,志愿者還了解到,如今留在農村的大多數是老人和小孩,村里青壯年力量比較缺失,同時教育資源比較缺乏。但與之前相比,也可說是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村里通了大馬路,進出更加方便,危房也重新被修整,近年來,也陸陸續續有更多的青年選擇回鄉創業,拉動新楊村經濟發展。
隨后,在村支書的帶領下,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們進行面對面交流,首先來到的是村民們種植的蔬菜大棚和田地,村支書熱情的向志愿者介紹了當地村民主要種植農作物,村民們也紛紛表示,在村支書等基層干部領導下,每年收獲糧食也是越來越多。在參觀過程中,志愿者也積極關注其他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情況,積極查找相關知識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當地農民適量的指導和幫助,雖然感到些許勞累,但也從中體會到農民的辛苦和付出的心血。
圖為村支書向志愿者講述新楊村蔬菜和農作物種植情況
在離開田地后,緊接著村支書又帶領志愿者前往茶園進行實地探查。在路上,村支書向志愿者介紹了采茶文化在新楊村的悠長歷史,早在新中國成立前期,新楊村村民就開始以采茶為生,更是有多戶人家將其視為謀生唯一來源。說話間,已經不知不覺來到了茶園。極目望去,漫山遍野的翠綠中星星點點的散布者幾點白色,辛勤的采茶人早早就開始了她們的工作,兩指翻飛瞬間,一小簇帶著清晨露水的茶尖就被摘下。看著優美的茶園環境,志愿者向村支書提議,或許可以以茶園為主要宣發點,輔以村內其他比較具有文化氣息的古建筑或古文化,發展新楊村的旅游業。

圖為志愿者與其他人一起體驗采茶
從茶園體驗過后第二天,在村支書的陪同下,志愿者走訪調查了當地村民對于如今生活以及建設新時代新型農村的看法。其中不少老人表示,雖然他們現在身處農村,但由于黨和國家的關懷,老年生活也很豐富,如今村里已經修起了柏油大馬路,進出村子更加方便快捷,也為他們建造了專門的老年活動中心,盡管自己年齡已經很大,但是對生活仍舊充滿期待,希望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生活能夠越過越好。對于建設新型農村,他們說:“我不認識字,之前也聽不懂什么農村振興,但是我也確實眼看著我的生活變好了,外出打工的孩子也回來了,對我來說,這個就是頂頂好的。”對此,村支書也表示,他既然在這個職位上,就要承擔起對他們的責任,讓老有所養,幼有所養,讓他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圖為隨機走訪調查一位老奶奶
在實踐的最后,志愿者來到了當地的小學。參觀過程中,村支書提到,如今村里小學上學的孩子多了,有實力有耐心的老師也正在增加,雖然對于其他小學來說,村里小學仍然處于教育資源較為落后的階段,但是值得相信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在像他這樣的基層干部的輔助下,教育事業也會不斷的發展。現在的教學條件,已經不拘泥以前人工手寫了,孩子們可以坐在干凈明亮的教室里,使用多媒體進行上課,更能使用信息技術來查詢問題和鏈接外面的世界。
在結束此次實踐后,志愿者體會到了實行鄉村振興戰略對于鄉村發展的重要性,正是在此政策的支持下,新楊村才又被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內涵,碩果累累是他們創造的結晶,改頭換面是他們做出的成果。人人都充滿期待,在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下放開雙手,不怕辛苦,無懼勞累,大刀闊斧的改革和建設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