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臨沂7月16日電(通訊員張城瑞)2024年6月30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筑夢鄉村熠青春”實踐隊伍于線下正式召開出征儀式,本次儀式確定了暑假下鄉實踐的時間及相關安排,并于2024年7月15日開展為期八天的活動。本次實踐走進壽光市三元朱村和韓家牟城村,探究當地民俗風情,品味鄉旅的魅力,本次三下鄉進一步促進鄉村就業和經濟發展,拉動鄉村當地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的改善,推動鄉村振興。
鄉村旅游:鄉村振興地新引擎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通過調研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旅游業致富的典型村莊,剖析不同類型產業驅動鄉村資源重組、鄉村風貌轉變、鄉村文化發展的路徑,揭示鄉村勞動力、土地等資源的供給現狀與利用效率,提出促進鄉村資源供給、產業提升與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通過倡導“鄉村振興,文旅先行”的理念,聚焦“文旅惠民”和“群眾滿意”主線,全方位做精全域旅游、做活業態融合,構建鄉村文旅融合新格局。
圖為實踐人員在觀察稼莊。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張城瑞攝
立足“五風”資源,發展鄉村特色
實踐隊伍在壽光市,先后拜訪了三元朱村、韓家牟城村等特色發展的村莊,這些村莊無不例外都是利用鄉村獨特的風景、風貌、風俗、風物和風情的資源,將鄉村的美麗景色、淳樸的生活方式、豐富的文化傳統和地道的風味特產展現給游客。
三元朱村深度挖掘鄉土文化,豐富當地旅游內涵。三元朱村是農圣賈思勰從事農學研究并撰寫《齊民要術》的地方,當地依托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組織各種民俗活動,如農事體驗、手工制造等,讓旅客在參與中感受農村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韓家牟城村,當地采取傳統農耕文明與現代鄉村生活和諧共存的策略。韓家牟城村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的保護和修復,依托壽光蔬菜產業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研發中心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讓旅客可以親身體驗蔬菜種植的樂趣,感受生態農業的魅力。近些年,韓家牟城村建漢字文化館、倉頡漢字藝術館等文化設施,對啟秘亭、倉頡雙井、倉頡墓等進行再還原,讓旅客深刻領略到了漢字文化的魅力。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當地住戶。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張城瑞攝
結合當地特色,策劃鄉村IP
在壽光,三元朱村被稱為“中國蔬菜第一村”,實踐隊伍走進三元朱村,探究三元朱村獨特IP的秘密。三元朱村是全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源地,當地依托大棚發源地優勢,打造特色農業旅游。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宣傳和營銷活動,吸引更多游客關注三元朱村的鄉村旅游,通過展示先進的蔬菜大棚技術、種植過程,吸引游客參觀學習,體驗現代農業魅力,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三元朱村還采用“企業+農戶”模式,通過引入企業和農戶的合作模式,共同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實現互利共贏。
韓家牟城村利用“文化+”服務模式,探索實施“文化+”服務模式,將文化元素融入鄉村旅游的各個環節,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旅游體驗。通過干部進院、志愿進院、協會進院“三進院”管理模式,建立以文化理事會為核心、協會和志愿者服務隊等為輔助的文化管理體系,為鄉村旅游注入了強勁的文化動能。
圖為三元朱村黨群服務中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張城瑞攝
臨沭縣以朱村為核心,發揮朱村“中國紅村”的優勢,實施“一村帶九村”工程,通過朱村鄉村旅游的發展帶動周邊村莊的振興。臨沭縣通過保護和修繕古村落建筑,傳承和弘揚民俗文化,在朱村建立朱村抗日戰斗紀念館,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紅色文化體驗;在當地建設柳編非遺文化館、柳編傳承體驗中心、柳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項目,推動柳編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了民俗文化與柳編產業的融合,打造了集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民俗古韻、柳編產業等一體的高品質綜合旅游業態。
圖為實踐隊伍在曲師大石碑前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張城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