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期,旨在讓社會對烏蘭木倫河的生態環境狀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由海大學子組成的鄂市實踐隊圍繞“探訪烏蘭木倫,保護黃河生態”專題,進行了系列重點調研并開展了實地探訪行動后,運用生態風險評價框架得出結論,烏蘭木倫河流域仍存在水土流失,泥石流,地面沉降、塌陷等風險災害,以及水資源枯竭等問題,團隊隊員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力宣傳,號召更多人關注“黃河生態”問題,在社會上起到了顯著作用。
烏蘭木倫河位于黃土高原丘陵區和毛烏素沙地的過渡地帶,研究區位于烏蘭木倫河中游,在陜、蒙兩省接壤地區,地處黃土高原丘陵區和毛烏素沙地的過渡地帶,沿河流域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立足當地生態,團隊調研首先出發到位于康巴什區的烏蘭木倫河廣場開啟系列調查。據了解,當地煤炭開采活動頻繁,礦區生態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礦區可持續發展乃至區域生態安全的重大隱患。
6月22日下午兩點三十分,實踐團隊隊員于中國海洋大學集結合照,信心滿滿。(圖為中國海洋大學校門合照)
7月5日當天上午,團隊8名隊員在烏蘭木倫河廣場集合,在正式出發前,隊員身著隊服手握隊旗,面向鏡頭喊出響亮的口號“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中國海洋大學‘探訪烏蘭木倫,守護黃河生態’鄂市專項實踐隊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向祖國報道!”,傳達出隊員們對此次實踐任務的熱情高漲信心滿滿。(圖為實踐隊員于實踐地集結)
上午9時分,團隊完成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后分成4個小組開始進行后續任務。為更深入了解當地水文情況,隊員配合自制調查問卷對周邊居民進行了訪談調查,根據整理的調查結果顯示,烏蘭木倫河生態治理的關注度雖然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公眾參與治理的時長較短,機會較少。讓公眾了解、參與治理,對烏蘭木倫河生態的恢復和保障有重要作用,因此團隊向有關部門負責人建議加大開展烏蘭木倫河治理保護的相關宣傳和活動,讓廣大市民能夠積極參與進來,共同維護當地生態和諧。(圖為實踐隊隊員們為路人進行宣傳講解)
此次實地調研更設置了兩個目的地,在完成了其一“烏蘭木倫河廣場”的任務后,隊員們又抓緊時間前往了下一個目的地“伊景園城市沙山”。該處位于烏蘭木倫河的下游地區,因常年伴有較嚴重的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問題,該地堆積起巨型沙堆。沙地特殊的地質條件致使河流地表水流大幅減少,并造成了地表水環境的惡化,但據隊員觀察調研發現,一部分原因固然自然因素有關,可更大程度與近幾十年來周邊礦產開發活動有直接關系。據了解,煤炭地層屬相對隔水層,一般是由沙巖、頁巖、灰巖和煤組成的互層地層,在煤炭開采過程中,對地下水的疏干會造成區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疏干漏斗,如此的破壞以及水位下降,直接導致地表水滲漏補給,致使干涸。更需要注意到的是,這不僅會對生態造成影響,礦采區的采空區上覆巖層垮落,裂隙導入地下含水巖層,也會引發煤礦突水事故,對人類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圖為實踐隊隊員們于城市沙山進行實地觀察研究)
團隊在結束一整天的實地調研后,隊長及時布置了后續整合分析任務,以烏蘭木倫河流域礦業活動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作為研究區域,針對其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狀況,進行了基于景觀結構的礦區生態風險評價,完成了對烏蘭木倫河流域礦區的生態風險綜合評價,整合出一份8000多字的調查報告。8名海大學子投身實踐,將親身實地調研成功的好消息向學院匯報,將實際調查結果向社會宣傳公布。
這支由8名來自不同學院的海大學子組成的實踐隊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圓滿完成了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擴大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范圍,提升了公眾參與環保的自覺意識,不斷鍛煉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未來,朝氣蓬勃的海大學子們將繼續以新時代新青年的身份向祖國報道,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發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