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5日,重慶大學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青衿致遠”實踐團前往上海市崇明區富圩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為落實鄉村振興重要戰略,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立足于崇明島世界級生態島發展與上海鄉村建設現狀,發揮城鄉規劃的專業優勢,深度對該類保護區邊緣型村莊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與村民訪談交流、調研村莊集體公共活動、到訪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村委會交流等,為當地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協調發展貢獻專業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走訪當地居民并交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楊浩涵 攝
實踐團成員們深入田野踏勘,對富圩村的產業、人居、生態、文化和社會五方面內容進行了調研。富圩村是距離上海崇明東灘保護區最近的村莊之一,在崇明島世界級生態島的建設和東灘保護區申遺的背景下,富圩村積極化限制為動力,目前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土地流轉率高達90%以上,實踐團成員還了解到富圩村積極發展民宿、農家樂等,目前已經走出自己的鄉村農旅路線。富圩村還積極實施“小三園模式”,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及美麗鄉村建設。
圖為實踐團成員考察村莊現代化農業建設情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楊浩涵 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村委會駐村指導員開展座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楊浩涵 攝
實踐團調研期間到訪富圩村村委會,東灘自然保護區駐富圩村駐村指導員馬強在村委會會議室接待了實踐團成員,并接受了實踐團成員的訪談交流。馬強指導員就實踐團成員所提出的村莊與生態保護區協調發展的問題進行了回答。同學們表示,通過調研,大家充分了解了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通過自然保護區帶動周邊社區協調發展的發展模式,希望以此為切入點,通過鄉村規劃的方法,為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村委會駐村指導員馬強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楊浩涵 攝
8月3日,應馬強駐村指導員的邀請,實踐團成員到訪了上海市崇明區東灘濕地國家級保護區,開展了一系列生態科普相關實踐活動,與實踐團同學們來到保護區科教宣傳場館,參觀學習保護區生態建設情況,組織學習觀看生態文明建設與鳥類保護相關視頻。此外,實踐團成員還對保護區的上海非遺傳承人金偉國師傅進行交流訪談,并且當場領略體會鳥哨傳統技藝。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保護區組織學習生態文明相關視頻
實踐團成員建筑城規學院2019級學生賴文萱表示,在富圩村調研實踐的近一周內收獲頗多。同學們通過實地的探訪,深刻體會到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協同發展,深切體會到了鄉村振興工作的背后是許許多多基層工作者和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無數奮斗拼搏的人的責任擔當。人和自然和諧共生,世界級生態島崇明島上的這個村莊給同學們講了一課。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建團百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青衿致遠”實踐團以“青衿之志,履踐致遠;行遠自邇,篤行不怠;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云程發軔,萬里可期”為目標,鼓勵同學們以專業視角挖掘鄉村文化特色、以專業能力助力鄉村振興,圍繞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開展實踐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建筑類專業同學的專業優勢,將自身專業知識同地方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相聯系,為實踐地的村莊發展作出貢獻,體現出重大學子的當代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