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促進鄉(xiāng)村振新
鄉(xiāng)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文化振興作為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著精神支柱和文化滋養(yǎng)。而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團結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而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因其獨有的精神特質與時代特性,在鄉(xiāng)村振興中有著獨特的地位與價值。
通過前期網(wǎng)上調研,在做好充分準備后,團隊成員于7月18日上午,在外國語學院田華文書記和鐘明俐老師的帶領下,聯(lián)合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生,來到惠州市惠陽區(qū)良井鎮(zhèn)圍龍村開展項目實踐。
團隊成員首先到達圍龍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當?shù)卮甯刹空归_見面。隨后團隊成員與圍龍村書記楊萬山進行訪談。在交流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當?shù)卣畬t色文旅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宣傳政策,以及對鄉(xiāng)村振興基礎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重視。
同時,團隊成員實地走訪了圍龍村周圍居民,并拜訪了擁有五十年黨齡的楊志廉老人。在交流過程中,成員們了解到當?shù)卮迦荽迕驳木薮笞兓约爱數(shù)卮迕駥t色文化的了解程度。
在當?shù)卮逦膸椭拢蓡T邀請了曾立了兩次三等功黨員老兵李鳳平、黨員代表楊永光分享紅色文化記憶。李鳳平老人在談話過程中反復鼓勵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讀好書,做好事,弘揚雷鋒精神。黨員楊永光講述了自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初心--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做好事、做實事。他一直牢記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為黨、為人民多做貢獻。
為鼓勵年輕一代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堅定堅定愛國愛黨信念,團隊成員采取趣味黨史知識競答的形式,向當?shù)匦∨笥褌冃麄髌占盎军h史。
此外,團隊成員在當天下午前往了良井鄉(xiāng)人民政府舊址——譚公廟,采用“青年大學習”的形式,圍繞譚公廟的紅色革命故事錄制宣傳視頻,通過新媒體技術宣傳當?shù)丶t色文化。
通過為期一天的三下鄉(xiāng)走訪調研,團隊深刻貫徹落實調研目標,即“傳承紅色基因,促進鄉(xiāng)村振興”。與此同時,團隊成員在不斷走訪過程中體會到了圍龍村的紅色文化,也更加堅定了青年鄉(xiāng)村振興的理想信念。
- 訪將軍故居,溫革命歲月,傳紅色基因
- 為重溫紅色歲月,傳承好紅色基因,發(fā)揚好紅色傳統(tǒng),讓革命事業(yè)代代相承,近日,湖南工商大學前沿交叉學院暑期“三下鄉(xiāng)”
- 08-16 關注:5
- 屬于紅軍一代的壁畫故事
- 近日,湖南工商大學前沿交叉學院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團隊——“湘南經濟探索隊”來到汝城縣延壽瑤族鄉(xiāng),旨在深入挖掘延壽紅色歷史文
- 08-16 關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