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的重要指示,中國海洋大學海氣崇本學子赴臨沂脫貧攻堅成果調研團(以下簡稱團隊)圓滿完成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
實踐過程中,團隊先后到臨沂市蒙陰縣部分村莊對脫貧攻堅成果及鄉村振興現狀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調研,鄉村振興結出青穗,鄉村振興人文建設締結瓜瓤。
廣袤的田野,蘊藏著無限的機遇與希望,勤勞的干部群眾,用汗水凝結出鄉村繁榮的花樣道路。期間,團隊走訪多個行政村,深入一線,見證鄉村振興蝶變。
——垛莊鎮古泉村大力引進金葵農業、雅庫特農業等優勢企業帶動鄉村發展。引進新企業的目的在于重構當地傳統蜜桃產業,以一種高效益、高收入、高規格的新型農村產業形態融入全國市場,養育一方人民。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繁榮發展。

圖為金葵農業葉志平總經理為團隊介紹田地情況 大學生新聞網通訊員 沈辰偉 攝
——垛莊鎮蒙河村,堅持黨建引領促發展,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蒙河干部群眾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聚力綠色發展,共創美好生活。為帶領集體致富探尋進路,蒙河村發展蜜桃等產業,2014年初步創辦果品合作社,聯合廣大農民,改楊樹為經濟價值更高的桃樹,統一育苗、統一銷售。黨建引領為鄉村振興指明方向,凝心聚力促進鄉村和諧發展。

圖為蒙河村村委書記彭長江同志為團隊介紹當地產業 大學生新聞通訊員 沈辰偉 攝
——垛莊鎮橫山后村北靠孟良崮古戰場,南依櫻之崮田園綜合體,不僅有著優越的紅色旅游資源,山水景觀同樣別具風格。當地村民依托旅游業產業,保留原有種植傳統的同時,發展第三產業,接待城市旅游觀光人群,將傳統鄉村改造成城市后花園,游客研習紅色精神,品味綠色文化,喚醒“中國精神”,篤志前行,雖遠必達。流水講不完紅色往事,希望的田野上升起剪不斷的炊煙,鄉村旅游業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基層文化繁榮。

圖為實踐團隊與橫山后村村委書記彭立龍同志在村中走訪 大學生新聞網通訊員 沈辰偉 攝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蒙陰縣作為重要水源地,關系到臨沂市三區九縣,千萬群眾的整體用水安全問題,必然秉持相對克制、絕對綠色的發展原則,又以因地制宜的方法論,發展改革傳統果品種植業、引入配套的第二產業、建設依托地緣的第三產業,涌現了一大批綠色、高效的優秀企業,形成一、二、三產業攜手并進、共同發展的健康經濟格局,既達到發展以改善民生,又做到為子孫后代留下青山綠水。
突出產業發展推動鄉村,產業興則鄉村興,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帶動資本,人才,技術等關鍵生產要素向鄉村匯聚,推動鄉村生產力發展。
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為鄉村振興明確思路、步驟,為農村發展開辟了一片廣袤的實踐天地。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投身于鄉村振興建設中,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親眼見證黨群干部“鋪石以開大道,篳路以啟山林”,走向全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