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山東大學藥學院學子胡天浩攜帶前期籌備的宣講資料,前往濰坊市東山社區,開展以護眼知識為主題的社會實踐宣講活動。作為山大學子,其利用暑期返鄉契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行動,旨在為社區居民普及眼部健康知識。
活動現場,社區活動室已聚集了部分初高中生及陪同家長。宣講過程中,他結合日常生活場景,講解了一些護眼相關的內容,比如淚膜破裂、視疲勞等眼部問題的成因,以及一些日常中護眼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互動環節中,現場氣氛活躍。一名身著白色短袖的男生主動分享,稱自己存在睡前躲在被窩刷短視頻的習慣,導致次日眼部出現腫脹疼痛癥狀。對此,宣講者從“生物鐘紊亂會降低眼肌彈性”的角度解析危害,并現場演示了簡易“眼部穴位按摩法”。該男生及周邊學生同步學習操作,期間圍繞按摩手法的準確性展開熱烈討論,現場氛圍既熱烈又融洽。另有家長就“學生上網課期間的護眼措施”進行咨詢,宣講者從環境光線調節、課間遠眺習慣養成等方面給予詳細解答,家長認真記錄要點的舉動,進一步增強了其開展科普工作的成就感。
在“用眼‘四不要’”知識點講解環節,宣講者設計情景問答互動,引導學生判斷有害用眼行為。參與學生積極搶答,對正確知識加深記憶,對模糊概念主動請教,學習效果顯著。宣講尾聲,其以“愛護眼睛方能讓青春領略更多美好”的感悟作結,引發學生共鳴,現場學子均表現出對知識的接納與對未來的期許。
活動結束后,該學子在社區委員會門口手持橫幅留影,陽光映照下,畫面溫馨而富有意義。此次宣講從初始的緊張到后續的順暢交流,從單向知識輸出到雙向互動溝通,讓其深刻體會到科普工作的價值。作為山大學子,將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指導,助力公眾提升眼部健康意識,這種實踐的意義遠勝于理論學習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