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7月下旬,東南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兩山共富”實踐團攜手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她力量·興鄉村”實踐團,一同走進富春江畔的淥渚鎮。在這里,我們不僅見證了生態與經濟的和諧共生,更深刻體會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淥渚鎮的生動實踐。
每一站走訪調研,都像是翻開了一本關于“兩山”理論與鄉村振興的鮮活教科書,讓我們深受啟發。
楊袁村:桃與梨的“甜蜜事業”
在楊袁村村委會,我們與杭州碧沼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矮子仙桃專業合作社主理人何葉丹和杭州富陽碧沼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綠萍一起座談,深深被她們對生態農業的熱愛與執著所打動。
“現在政府也很重視生態農業發展,給予我們很多幫助,但品質好壞,得自己下硬功夫去‘磕’出來”。她們不僅堅守著綠色種植、生態保護的理念,更通過農文旅融合,讓蜜桃與蜜梨成為了點亮生態經濟的“金果子”。
共富工坊:打造“淥時鮮”致富經
在淥渚鎮共富工坊,負責人馬法娣打造的“祿時鮮”平臺,帶領村民們走上致富路。作為共富工坊的負責人,她跑遍周邊村莊,收集農戶生產的土雞蛋、蜂蜜、土燒酒、竹筍、時令水果等地道農產品,利用平臺打開銷路,拓寬村民增收途徑;每逢端午時節,她組織村中十七八名婦女集中包制粽子,創造數十萬元營收,將本地農產品銷往杭州、上海等地;作為六渚村的網格員,她助力"美麗庭院"建設,巧妙用“曬比評”激發村民自治熱情,優化激勵政策,使村民從旁觀者變為主動參與者,讓村莊蛻變為潔凈家園。
淥川文藝團:鄉音唱響生態新曲
在文藝團的辦公室里,我們采訪到了淥渚鎮文藝骨干徐小琴老師。2019年,她將一群自娛自樂的越劇愛好者、文藝愛好者聚成一支專業隊伍,不僅僅是為了圓大家的舞臺夢,更是為了替鄉親們把心聲唱出來。
老廠房咖啡:機械印記下的江岸浪漫
在新港村富春江畔的老廠房咖啡店內,實踐小組成員們采訪到了返鄉創業青年代表余怡。“2023年回鄉改造這間廢棄廠房時,就想把機車愛好和咖啡文化結合起來,”她看著咖啡館大廳的機械風格裝飾和窗外富春江美景說到,“客人最愛春秋天的時候,坐在咖啡館窗外的堤岸綠道邊,吹著富春江的風,發發呆,聊聊天,享受著鄉村的美好生活。”
咖啡館環境優美,老物件個性十足,咖啡飲品定價親民、種類繁多、味道純正,成為了許多城里居民自駕游玩的目的地,也是機車愛好者和騎行愛好者的打卡聚集場所;雖然在村子里,效益卻能與市區獨立咖啡館持平。
回望淥渚江,富春碧水倒映著青山黛色與十里果園的郁蔥。這座小鎮的生動實踐昭示著一個樸素的真理——當每一寸土地被尊重、被善待,當每一個普通人被看見、被賦能,“綠水青山”自會生長出萬千可能,譜寫出屬于這個時代的、生機勃勃的共富篇章。
來源:微信公眾號“兩山共富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