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南通理工學院社會實踐團隊相聚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展“文化傳承,青春護航”社會實踐活動。場館內,博物館解說員就館藏文物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進行了生動講解,隊員們紛紛表示將通過此次實踐深度感悟中華文明,積極擔當文化傳承使命。
一、千年編鐘奏響青春和鳴
在湖北省博物館展廳內,曾侯乙編鐘靜靜矗立,訴說著兩千四百年前的禮樂文明。實踐團隊學子駐足凝視,站在古鐘旁,仿佛聽見編鐘清脆悠揚的樂音穿越時空。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生們仔細觀摩編鐘的紋飾細節,了解其鑄造工藝和樂律體系,感受古代工匠的智慧結晶。站在編鐘前,仿佛能感受到中華文明的脈搏跳動。
二、越王劍影照見青春擔當
越王勾踐劍寒光依舊,劍身精美的紋飾令人嘆為觀止。實踐團隊圍繞這柄千年古劍開展專題研討,探究其背后的歷史故事和工藝價值。學生們認真記錄劍身菱形暗格紋、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等細節,通過史料查閱和小組討論,深入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鑄造技藝。一位團隊成員表示:"這不僅僅是一把劍,更是一種臥薪嘗膽、奮發圖強的精神象征。"
此次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研學、深度化解讀和創新性傳播,讓青年學子在與文化瑰寶的對話中增強了文化自信,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傳承中華文明的責任擔當。我們也希望這次實踐能成為一粒種子,在青年心中生根發芽,最終長成文化傳承的參天大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