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忠魂,赤心永燃
——華北電力大學經管系“戎光先鋒”實踐隊尋訪老兵尹金田的“讀懂中國”之旅
英雄故土,狼牙山下的錚錚誓言
盛夏的狼牙山,林翠峰青,英雄的精神仍在山谷間回蕩。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戎光先鋒”實踐隊滿懷敬意,走進這片熱土,探訪老兵尹金田。“這山崖,摔不彎中國人的脊梁!”輕撫彈痕斑駁的崖壁,他語聲鏗鏘。生長于狼牙山腳下的他,自幼聽著五壯士的故事長大。1971年,15歲的他懷揣初中肄業證書徒步百里參軍報國:“五壯士用命守河山,如今該我們握緊槍桿!”自此,他成為英雄部隊一員,開啟二十二載軍旅征程。

(配圖1:尹金田老班長向隊員們講述參軍初心 陳金澤攝)
南疆烽煙,戰火淬煉的忠誠勛章
1979年邊境告急,時任副營長的尹金田率部奔赴南疆。"貓耳洞積水齊腰,槍管爬滿蛆蟲。從普通戰士到班長、排長、連長,直至戰火硝煙中肩負重任的副營長,尹金田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著汗水與忠誠。他親歷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炮火連天,作為指揮員身先士卒。“炮彈掀起的泥土像雨點一樣砸下來,”尹老回憶道,語氣平靜卻字字千鈞,“那時候只有一個念頭:守住陣地!人在陣地在!”他和戰友們用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所在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他本人和連長雙雙榮立二等戰功。這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無數年輕戰友的壯烈犧牲,是“英勇頑強、視死如歸”英雄氣概最真實的寫照。
即使在和平時期,軍人的考驗從未停止。尹老向隊員們講述了那些不為人知的艱辛:長途拉練磨破腳掌的堅持,國防施工中肩膀被石塊磨破滲血的堅韌,抗洪搶險時以身軀筑成人墻阻擋洪魔的無畏。“軍人,就是要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尹老的話語樸素有力,詮釋了“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的信念早已融入血脈。

(配圖2:尹金田老班長向隊員們展示軍功章和證書 陳金澤攝)
文脈戰場,捍衛英雄的精神尊嚴
1998年退伍后,尹金田創立狼牙山紅色文化研究會。2013年,面對某雜志對五壯士事跡的質疑,他憤然起身:“這是在刨我們的精神根脈!”研究會攜手律師團隊提起訴訟。法庭上,他呈獻五壯士戰友口述實錄、日軍戰時日志等37件鐵證。歷經兩年訴訟,終獲勝仗。該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列為指導案例,并助推《英雄烈士保護法》頒布實施。

(配圖3:2014年,尹金田與幾位戰友建立了“狼牙山紅色文化研究會”陳金澤攝)
知識武裝,終身學習的中國榜樣
為打好法律戰,僅有初中文憑的尹金田40歲重拾課本。三年間,他每晚就著煤油燈苦讀至凌晨:"法律條文比槍械說明書難啃百倍!"《民事訴訟法》筆記寫滿三大本,最終以平均87分成績拿下大專文憑。他笑道:"當年用槍守國土,如今用筆衛英魂,都是打仗!"這份終身學習的執著,正是他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高尚品德的生動體現。

(配圖4:尹金田向實踐隊員講述學歷攻堅之路 陳金澤攝)
青春對話,讀懂中國的精神密鑰
“你們生在最好的時代!”尹老目光炯炯,望向實踐隊中退役大學生士兵們的年輕面龐,“但安逸,不是躺贏來的。”他語重心長地說道:“真正的銘記,是把英雄‘守規矩、肯吃苦、敢擔當’的信條刻進心里、化作行動。”他勉勵青年珍惜時光、勤學知識、堅定信念、勇擔使命,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的洪流。“青年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未來,民族就有希望!”尹老的言語之間,盡是對未來的篤定與期待。

(配圖5:尹金田與實踐隊員合影留念,親切寄語青年一代 陳金澤攝)
結語:精神火種,永續傳承
落日熔金,為狼牙群峰與五壯士紀念塔鍍上巍峨光輝,尹金田的身影與之重疊,仿佛一座行走的豐碑。從南疆烽火到法治前線,從槍林彈雨至無形戰場,這位老兵用半生時光履行最堅定的誓言——英雄之名,重于千鈞;精神之火,永世長明。
華北電力大學經管系“戎光先鋒”實踐隊的隊員們,觸摸到了滾燙的歷史,汲取了磅礴的力量。這力量,是穿越戰火依然熾熱的忠誠信仰,是面對詆毀挺身而出的浩然正氣,是永不停歇的學習腳步,更是對青年一代的無限期許。這份力量,必將化作不熄的薪火,由新一代青年穩穩接過,在銘記歷史中汲取智慧,在傳承精神中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