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兩點,在青島辛安街道趙家嶺社區,彩云陽育支教隊攜手江海碳達峰碳中和科普宣講團推出“奇妙的電世界”科普活動。支教隊員侯陽,趙粟媛,張詩昕讓孩子們一步步揭開電的神秘面紗,度過充滿驚喜的科學探索時光。
“電是怎么讓風扇轉起來的?”“太陽能真的能變成電能嗎?”帶著這些疑問,青島辛安街道趙家嶺社區的孩子們走進了“奇妙的電世界”主題活動現場,探索電學奧秘。

(宣講員侯陽講解電的知識 趙素媛攝)
隊員宣布活動將分為“認識電”“探索電的來源”“動手實驗”“分享收獲”四個部分,邀請大家一起開啟“電的探秘之旅”。“大家摸摸身邊的電器,電燈、電視……它們工作時都離不開同一個‘能量朋友’,它是誰呢?”“是電!”支教隊員的提問和孩子們的回答讓課堂氣氛變得活潑,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集中了起來。

(支教隊員指導孩子完成小燈泡拼接 侯陽攝)
活動中,孩子們帶著“誰發現了電”的疑問觀看了科普視頻。富蘭克林雷雨中放風箏的實驗畫面引發了他們的專注。視頻結束后,老師提問,孩子們迅速回答:“是富蘭克林!他用風箏引來了天上的電!”老師肯定了答案,并指出該實驗標志著人類真正認識電的開端。
談及電的應用,孩子們積極列舉生活中的電器實例,如洗衣機、空調、電燈、冰箱、微波爐等,真切感受到電在現代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對于“電從哪里來”的疑問,老師介紹了水力、風力和太陽能三種環保發電方式,用“河流的力量、風的推力、太陽的光芒都能發電”的比喻,幫助孩子們理解發電原理。
動手實驗環節將氣氛推向高潮。老師演示手搖發電機點亮燈泡后,孩子們三人一組動手操作。通過分工合作搖動手柄,他們觀察到燈泡隨轉速加快而變亮。老師解釋原理為“線圈在磁場中運動產生電流”,孩子們在實踐操作中直觀感受了發電過程。

(孩子們自己拼接小燈泡 趙素媛攝)
活動尾聲,孩子們通過繪畫和文字表達學習成果,作品內容涵蓋風力發電、節約用電倡議以及富蘭克林實驗等主題。分享環節氣氛熱烈。
最后,老師強調了安全用電的重要性。本次活動以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語言和參與性強的形式,將抽象的“電”知識具象化,有效傳遞了科學知識,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