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國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遺“活態傳承”和文化潤藏號召的時代強音,西安交通大學“西行雪蓮,同心雪域”社會實踐團隊堆龍德慶分隊,扎根西藏拉薩堆龍德慶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以青春熱忱牽起長者之手。在這里,他們精心策劃并實施了一系列浸潤著中華美學精神與文化根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踐活動,以青年學子的實際行動,在雪域高原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民族團結與文化傳承之歌。

圖為團隊成員于養老院門口合照 夏悅通訊員攝
在養老院溫馨的氛圍中,青年學子們傾情投入,精心設計了多場互動性強、文化意蘊深厚的非遺手工課堂。五彩絲線在指尖穿梭盤繞,中國結藝課堂里,“左線壓右線,從圈中穿出...”輕聲的講解伴隨指尖的穿梭,象征團結與吉祥的中國結在耐心示范與專注學習中漸次成形。漆韻流芳,漆扇體驗區的隊員們引導老人選擇喜歡的顏料滴入水中,看墨韻如煙霞暈染,素白書簽輕點期間,提轉定格漆藝雅韻。靛藍生花,老人們在隊員的幫助下捆扎方巾,后浸入靛藍染缸,扎染拆線瞬間,藍白交錯的花紋在布上綻放。螺鈿映彩,隊員們簡化螺鈿鑲嵌工藝,備好細碎貝片與簡易飾品,協助老人以鑷子夾取七彩貝片,蘸膠鑲嵌于發簪之上,凝聚成閃耀的匠心之作。此外,團隊結合實際情況,創新引入超輕粘土創作、藏式圖騰涂色、剪紙技藝體驗等技藝。每一項活動,青年學子都俯身相伴,手把手指導,讓古老技藝在輕松互動與歡聲笑語中煥發新生。

圖為團第成員教學老人進行繩結體驗 林虹余通訊員攝

圖為老人在團隊成員幫助下進行漆扇體驗 林虹余通訊員攝
為期20天的實踐活動尾聲,一場別開生面的“共繪民族團結長卷”將實踐推向高潮。學子們將老人們在各項非遺活動中創作的精彩作品元素精心匯集,鋪展開一幅象征團結的畫卷,并誠摯邀請長者們共同簽名留念。當老人們帶著成就感和喜悅在畫卷上鄭重落筆,那一刻,不僅凝聚了數日的實踐成果,更將跨越代際的民族情誼與共同守護的文化記憶,具象化為一份承載著溫暖與希望的珍貴禮物。

圖為老人展示繪畫作品 林虹余通訊員攝

圖為團隊成員與參與手工體驗的老人合影 林虹余通訊員攝
青春的熱忱與歲月的智慧在此刻交融,碰撞出的是文化傳承生生不息的火花,是代際之間心意相通的暖流。盤繞的五彩絲線,纏繞著對和諧美滿的期許;綻放的靛藍花紋,暈染著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底色;拼貼的璀璨螺鈿,閃耀著匠心與創造的永恒光芒。而那份由青春之手匯集、由長者之筆點亮的“民族團結長卷”,更是無聲地訴說著血脈相連、守望相助的深情。每一件作品,每一次互動,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在邊疆民族地區的生動實踐與創新表達。

圖為團隊成員手持實踐期間創作的長卷與老人合影 李嘉輝通訊員攝
西安交通大學的青年學子們以非遺為紐帶,將關懷與敬意融入服務邊疆長者的點滴行動,在真誠的交流中深度參與文化傳承的使命。他們以非遺為媒,在服務邊疆老人、提供適老關懷的同時,深度參與了文化傳承,不僅鍛煉了自身才干,更在促進民族文化交流互鑒、深化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中貢獻了青春力量,讓非遺薪火在雪域高原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