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聚合力促振興|廣西師范大學“鄉聚合力”實踐團赴隆安縣開展“鄉村志愿內生動力”專題調研
2025年7月28日至8月3日,廣西師范大學鄉聚合力實踐團赴隆安縣那重村開展了為期7天的"鄉村志愿內生動力"專題調研。調研團隊通過深度訪談、參與式觀察等多種調研方式,系統考察了那重村村級志愿服務發展現狀,分析并總結鄉村建設內生動力的可持續路徑,為推進可持續鄉村振興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有益啟示。
團隊調研發現,那重村在自主開展村級志愿服務的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該村利用社會工作機構提供的相關理念與方式,有效激發了本土志愿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動能。那重村借用社會工作專業理念與方法,重點培育了以返鄉大學生和基層黨員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骨干隊伍,村民群體則基于鄉村固有的熟人社會關系網絡,自發形成了互助合作的志愿服務模式。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對那重村下轄的多個自然屯進行了系統考察,并與村兩委成員、志愿者代表及普通村民開展了深度訪談。調查數據顯示,積分制管理體系的實施顯著提升了村民的參與積極性。那重村返鄉大學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周期性地開展兒童教育支持、老年人生活照料等專項服務,不僅切實回應了村莊的實際需求,還通過示范效應帶動了更多村民主動參與志愿服務。與此同時,黨員志愿者群體在大學生離校期間承擔了主要的志愿服務職能,從而確保了村莊志愿服務體系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基于調研結果,實踐團隊總結一系列關鍵啟示。首先,應強化政策層面的頂層設計,通過完善激勵機制提升志愿服務效能;其次,需注重本土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培育,充分發揮鄉土情感紐帶在志愿服務中的凝聚作用;最后,應構建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運行框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志愿服務新格局。這些發現為探索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參考,為在不同區域條件下發展此類模式,推進可持續鄉村振興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