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工穩定就業,挖掘經營增收和務工增收潛力。林下經濟是鄉村振興、縣域富民的重要推手。2025年21日下午三點,“林藥雙興”調研團隊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鳳山縣佳弘種苗有限公司中亭示范區開展實地調研并與示范區負責人開展深度訪談。深入切實了解核桃加中藥生產模式具體運作的各個方面。深化理解向林要地、向林要效、以林增收,將生態資源轉化為“林海生金”的經濟財富的發展邏輯。
以生態為基,石縫里長出“雙贏產業”。“十大功勞木百年生、四季青,葉片微苦自帶‘防蟲鎧甲’,猴子松鼠都繞道走!”基地負責人輕撫葉片介紹道。這種扎根石山的“苦藥材”,在鳳山找到了最佳生長區。海拔500米以上的特殊環境,使其藥效成分遠超低海拔地區。公司創新推行“核桃+十大功勞”立體種植模式,林上堅果豐收,林下藥材生金,將貧瘠山地變成“綠色聚寶盆”。

以產業為翼,從“一棵苗”到“一條鏈”。走進基地,十大功勞木全年無閑,四季皆寶。春季十月花期長達40天,釀造的“功勞蜜”成為稀缺蜜源;夏季葡萄串般的紫果可鮮食釀酒,觀賞價值吸引文旅投資;秋季將木身取下,致密木紋化身工藝手串,邊角料制成中藥飲片;冬季微苦葉片直供藥企,成為連花清瘟等中成藥原料;夭粌H帶動了當地經濟,更守護了生態平衡,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我們已獲評全國縣示范基地,正在建設溯源數據庫,實時監控土壤墑情。”負責人指著智慧大屏說,“目前加工設備全部到位,即將實現從種植到制藥的全鏈升級。”

以創新為魂,保價協議筑牢“幸?可”。在金牙和新建的中亭示范區,上千畝新苗正迎風生長。公司通過“技術指導到戶、保價回收到戶、利潤分配到戶的“三到戶”機制,與農戶簽訂保護價,為種植農戶提供了價格保障,規模化種植既護生態又富口袋,真正將苦藥材”熬成了“甜產業”。
此次實地調研,讓調研團隊切實體會了林藥套種這一模式的智慧與發展潛力,也深化了對套種機制實際運行狀況的了解。未來,調研團隊將繼續深化對“鳳山范式”的研究,聚焦林藥復合種植技術標準化,探索“功勞木+生態文旅”融合開發,協力破解加工廠建設瓶頸,打通“從田間到藥廠”的最后一公里,為桂西北石漠化山區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林藥雙興”調研團隊 張君/文 張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