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北疆青鋒”實踐團赴天池能源將二礦 以實踐行動詮釋能源報國擔當
近日,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露天采礦班“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師生一行,深入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將二礦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扎根能源一線、錘煉專業本領、踐行報國初心”為導向,在露天采礦現場的研學中,架起課堂理論與產業實踐的橋梁,讓“能源報國”的青春理想在北疆礦區落地生花。
作為國家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天池能源將二礦以智能化開采、綠色化發展為特色,是我國露天采礦行業轉型升級的縮影。實踐團抵達后,首站走進礦區智能管控中心,通過實時監控大屏、三維可視化系統,直觀了解“采、運、排”全流程的智能調度模式。當看到無人駕駛自卸車按照系統指令精準穿梭于采場時,2022級露天采礦班學生高明感嘆:“課本里的‘智能化礦山’不再是抽象概念,這種科技賦能的開采場景,讓我對專業未來充滿期待。”
在深入采礦現場的實踐中,團隊沿著采場臺階、爆破作業區、破碎站等關鍵環節實地研學。企業工程師結合現場設備,詳解露天礦穿孔參數設計、爆破振動控制、邊坡穩定性監測等核心技術,重點演示了智能爆破監測儀、邊坡雷達等設備的工作原理。實踐團成員們手持筆記本,對照《露天采礦學》中的“采裝設備選型”“運輸系統優化”等知識點,與工程師探討“極端氣候下設備效率提升”“排土場生態修復技術”等實際問題,現場交流氛圍熱烈。
“能源行業的接力棒終將交到你們手上,既要懂技術,更要扛責任。”在與企業青年技術骨干的座談會上,將二礦礦長結合自身經歷寄語師生。他提到,礦區建設初期,團隊為攻克凍土區開采難題,曾連續數月駐守礦場,最終形成一套適用于西部礦區的開采方案。“能源報國,就是要在關鍵時刻頂得上、干得好。”實踐團指導教師李老師表示,西安科技大學始終以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為己任,此次實踐正是讓學生在真實的產業場景中,理解“能源安全”的分量,明確青年一代的擔當。
實踐期間,團隊還圍繞“露天礦智能化裝備推廣難點”“礦區復墾植被適應性”等課題開展調研,通過訪談一線工人、收集生產數據,形成多份調研記錄。2021級學生張琳在實踐日志中寫道:“當看到排土場上種植的沙棘長出果實,聽師傅說‘我們挖煤也要守護綠水青山’,我突然明白,新時代的能源人,既要會開采,更要懂守護。”
此次天池能源將二礦之行,讓“北疆青鋒”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專業學習與國家需求的緊密關聯。大家紛紛表示,未來將以更扎實的專業知識、更堅定的行業信念,投身能源事業,讓青春在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的實踐中綻放光彩。
據悉,“北疆青鋒,能源報國實踐團”是西安科技大學的品牌實踐項目,已連續多年組織學生深入西部能源企業,通過“一線實踐+專題調研+思想引領”的模式,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成長,為能源強國建設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