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響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號召,賡續西南劇展的文脈與榮光,在新時代文旅融合背景下為推動戲劇事業發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2025年1月10日至15日,由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組成的劇研新象調研團隊赴廣西省立藝術館、桂林市秀峰區解西社區、百梓社區等地方開展寒假專項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的形式探尋西南劇展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踐履中國戲劇再次集結出發的鏗鏘腳步。
一、溯劇展歷史遺蹤,筑學術理論高基
實踐團成員懷揣著對西南劇展的崇高敬意和探索熱情,第一站來到了廣西省立藝術館。這座歷經歲月洗禮的標志建筑作為西南劇展的“主陣地”,承載著西南劇展的輝煌記憶,集中展示了我國戲劇創作的最新成果,同時也留存著大量珍貴的歷史遺跡與文獻資料。在館內工作人員的熱情協助下,實踐團細細觀看每一份歷史演出海報,其斑駁的色彩、獨特的排版,無一不在訴說著當年劇展的獨特魅力與宣傳巧思;專注凝視每一張劇照,演員們生動的表情、極具張力的動作,仿佛重現舞臺上的精彩;穿梭觀察于每一處室內布置,還原的場景、擺放的道具、推測出獨有的戲劇印記。隨后實踐團與館內工作人員進行了多輪研討,從藝術創作、文化傳播、歷史傳承等多個專業維度,汲取關于西南劇展的前沿見解與最新研究成果,為后續實地調研工作筑牢堅實的理論根基。


二、入社區尋文化根脈,品劇韻潤鄰里溫情
結束在廣西省立藝術館的調研后,實踐團迅速將實踐重心轉移至周邊社區,聚焦西南劇展對當地居民生活產生的實際影響。團隊成員去到桂林市秀峰區解西社區、百梓社區,精心籌備并組織座談會,誠摯與數位熟知本地歷史文化的社區工作人員深入請教和交流。通過工作人員的詳細介紹,團隊成員深入社區基層,傾聽居民故事,深刻了解到西南劇展更是豐富當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凝聚社區向心力的關鍵紐帶,有力地推動了社區基層的和諧穩定發展。

三、行街巷探文旅效益,察劇展促經濟繁榮
為進一步拓展調研的廣度與深度,全面收集社會各界對西南劇展的認知與評價,實踐團深入大街小巷,廣泛開展問卷調查與面對面訪談,研究西南劇展帶來的多元效益,在細致的訪談中多角度“打通”西南劇展與不同行業之間的“實踐甬道”。

四、收調研豐碩成果,展青年擔當風采
此次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劇研新象實踐團在西南劇展的調研與探索中收獲頗豐,不僅系統梳理了西南劇展在文旅融合視域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更為其未來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與方案。在劇史研究與文旅融合領域,實踐團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學子的責任擔當與創新精神,詮釋了青年一代對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使命感,為推動文旅融合事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