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電商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農產品銷售領域,電商平臺為農民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然而,電商環境下農戶權益保護問題尤為突出,尤其在合同規范、品牌建設及市場公平等方面面臨挑戰。在此背景下,“法網電商 惠農興邦”山東大學法學院赴魯寧豫津等地關于農村電商產業發展調研團今日赴山東省青島市、淄博市等地,深入調研農村電商產業發展,聚焦農戶權益保護,希求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法治支持。
01 實地調研:農業電商與農戶權益的保障
2025年1月17日,團隊成員在膠州市澳門路早市開展實地走訪,深入了解膠州大白菜的銷售與品牌建設。膠州市的大白菜因其口感鮮美、種植歷史悠久,早已成為地方特色農產品。通過實地調研,團隊了解到膠州大白菜的銷售情況依舊保持良好,價格平穩且銷量可觀。這不僅得益于線下市場的穩定需求,也與電商直播的推動密切相關。特別是“膠河源”品牌的崛起,通過線上直播平臺推廣,大大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影響力,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在此過程中,團隊成員還注意到,隨著品牌影響力的提升,膠州大白菜的營銷途徑不僅僅停留在傳統農產品的市場銷售上,還延伸至文化創意產業,如制成玩偶等文創產品進一步拓寬產業鏈。這種線上線下多元化的銷售模式,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也為農戶創造了更多的收入機會,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全面發展。
02 多維視角:電商直播與農產品市場的融合
同日,團隊成員通過觀看四場農產品帶貨直播,分析了當前農產品電商直播的市場動態。直播帶貨已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尤其是當季水果如橙子、蘋果等銷量可觀。特別是在一些直播間,胡蘿卜等蔬菜的銷量尤為突出,直播互動的觀眾人數也較高。
然而,調研也揭示出一些問題:并非所有的電商直播都能獲得理想的流量。團隊成員進入了一場由老年人主持的直播間,賣出的花生數量極少,僅有團隊成員一人觀看。這一現象引發了團隊成員對農村電商生態的深思:對于那些沒有專業團隊、依賴電商銷售生計的農民而言,如何獲得更好的市場流量,如何避免信息不對稱,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電商平臺應當更加關注農民的真實需求,提供更加精準的市場導向和培訓支持。
03 特色農產品與鄉村振興的雙向促進
2025年1月18日,團隊成員前往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進行實地調研,考察了博山大集和本地的特色農產品。博山酥鍋、博山香腸、博山烤肉等特色農產品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費者的關注,極大促進了當地的旅游和經濟發展。尤其是隨著淄博燒烤的走紅,博山的地方特產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會。這一現象表明,電商直播不僅是農產品銷售的渠道,也是文化傳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如何通過電商助力地方特色產品的推廣,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是推動鄉村經濟轉型的重要課題。博山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開發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04 電商賦能鄉村振興,法治保障農民利益
通過本次實踐調研,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電商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已經在農產品銷售和地方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盡管農村電商在推動農業產業化、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農民權益保護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許多農民在參與電商銷售時,對合同條款、商業規則和法律條文的理解存在困難,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容易導致農民權益受損。團隊成員通過調研認為,如何規范電商平臺的合同條款,如何加強農民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如何在電商環境中平衡各方利益,是未來農村電商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在鄉村振興的征途上,法律的保障是農民獲得公平市場競爭、合理利益分配的根本保障。未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如何通過法治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保障,為農民的經濟利益保駕護航,將是我們每個人應當深思并不斷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