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網暴陰霾,正網絡風清
——“破網重生”赴山東臨沂、陜西西安等地關于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調研團活動總結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互聯網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交流交往提供了新平臺、新場景、新空間。截至目前,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互聯網普及率76.4%,互聯網經濟釋放出催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利。”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在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互聯網的騰飛也迸發出網絡暴力危機,從語言暴力到污蔑誹謗,從“開盒掛人”到“AI”合成,完善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迫在眉睫。
社會不容暴力橫行,網絡亦不容暴力撒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的重要部署。今年8月,《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也正式施行。生逢盛世,青年當有為。為破解網絡暴力信息的治理難題,來自山東大學的“破網重生”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調研團前往山東、陜西、江蘇等多地進行實踐調研,深入學校、法院、律所等領域,以期為網絡暴力的治理添磚加瓦。
在實踐活動正式開始之前,團隊多次開展線上和線下會議討論準備工作,確定調研目標和調研內容,明確訪談流程,合理分配團隊工作,準備海報和橫幅等宣傳物料,做好記錄和宣傳工作,立志實現關于網絡暴力信息治理實踐調研活動的圓滿成功。
2024年8月6日,團隊成員前往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楊莊鎮第一中學開展實踐調研,成員們走進學校、走進課堂,通過調研采訪和開展安全講座,以及播放自制的小視頻,為師生科普網絡暴力的危害以及防治網絡暴力的有效措施,幫助同學們實現自我防衛,防止網暴魔爪伸入校園。
2024年8月10日,調研團隊前往法院開展專訪活動。通過采訪刑事庭的高法官,成員們加深了對國內網絡暴力信息治理的了解。高法官介紹了國內目前針對網絡暴信息治理問題頒布的各種法律法規文件,強調了與網絡暴力信息治理息息相關的刑法規制問題,總結了目前網絡暴力維權案件的解決依據,揭示了處理案件中存在的存在取證困難、維權成本高等現實難題,為團隊進一步探究治理方案奠定堅實基礎。
2024年8月7日,調研團成員來到陜西某律師事務所開展實地調研。此次調研主要聚焦于網絡暴力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在對此話題進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成員與受訪律師進行探討與交流。受訪律師條理清晰地回答了相關問題并詳細闡釋了網絡暴力在法律實務中的定義和邊界。此外,受訪律師建議,受害者應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在遇到網絡暴力時,及時收集保存證據、向平臺舉報、必要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024年8月8日,調研團成員來到山東威海某律師事務所開展實地調研。本次調研主要通過訪談的形式進行,受訪律師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工作經驗,回答了一系列問題,并分享了其接觸到的關于網絡暴力的案件及其難點。在訪談的最后,受訪律師強調網絡世界并非法外之地,呼吁網民們了解網絡暴力相關的法律知識,共同維護網絡環境的健康和諧。
2024年8月15日,團隊成員赴江蘇南京市某律所開展實地訪談活動,就網絡暴力治理問題與執業律師進行深入交流。訪談中,受訪律師首先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辦案經驗,詳細介紹了面對網絡暴力時的各種救濟途徑:根據網絡暴力的具體情況,被害人可以采取向網絡服務平臺投訴、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啟動刑事訴訟等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受訪律師也關注到了“網暴”中受害者維權困境與平臺安全保障義務等問題,認為網絡平臺應對網暴行為進行及時處理,防止其進一步擴散和造成更大傷害。
2024年8月19日,調研團隊前往山東省臨沂市基層政府開展網絡暴力治理相關主題的實踐調研活動。在走訪調過程中,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向成員們介紹了目前為規制網絡暴力開展的多樣宣傳活動和治理計劃,并指出網絡暴力的治理離不開政府、立法、司法、等多部門多元一體的建設與合作,這也為團隊治理路徑的探索開辟了新思路。
治理網絡暴力不可一蹴而就,提升網絡文明需要久久為功。針對網絡暴力肆意橫行的現狀,“破網重生”調研團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綜合運用實地調研、文獻整理、數據建模分析等多種方法探索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路徑,最終將治理核心定位在網絡暴力信息傳播階段和社交媒體平臺這一主體。經過成員們的共同努力,“破網重生”團隊閱讀總結國內外文獻百余篇、檢索整理典型案例近百個并圓滿完成了三省六地、遍及執法司法實務教育多個領域的實地調研活動,最終撰寫形成3萬余字調研報告,在多個媒體平臺發布推文總量超過20余篇,希望能夠發揮青年擔當助力建設清朗健康的網絡環境,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網絡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