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衿之志,履踐致遠。為學習貫徹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以青春之力助力鄉村振興,2024年8月1日,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萄里萄氣”實踐團隊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此行圍繞鄉村振興主題,通過開展問卷調查、對地方特色產業進行的調研走訪等系列活動,旨在充分發揮當代青年的知識才干,通過深入基層,在實踐中培養青年社會責任意識和擔當,積極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調研初期,團隊成員在網絡上查閱資料文獻了解毛竹山村的葡萄種植產業及當地風俗文化后,開展了線上會議討論并確定本次實踐活動的選題內容、實踐計劃以及成員任務分工,為中期調研作準備。 在前期工作準備就緒后,8月1日,實踐團出發前往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日——八一建軍節,實踐團選擇首先來到毗鄰毛竹村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在參觀過程中,實踐團懷著對革命烈士的無限敬意和深切緬懷,追尋歷史足跡,重溫紅色記憶,全面了解了湘江戰役的歷史細節,深刻感受到先烈們為革命勝利展現的不怕流血犧牲的崇高精神。參觀完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后,實踐團乘車來到毛竹山村。毛竹山村是一個僅有46戶156人的自然村,前期因種植毛竹而得名,而后又因葡萄而聞名。實踐團隊來到由祠堂改建而成的南一村委員會,村委工作人員清楚實踐團隊的目的之后,十分熱情地接待了實踐團隊。在交談中,實踐團隊了解了毛竹山村兩百年來的生活變化。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昔日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紅色戰場在改革的春風中蛻變成了如今的壯美鄉村畫卷。
在走訪毛竹山村時,實踐團隊與在路邊售賣陽光玫瑰的村民相互交談,團隊隊員們了解到,未種植葡萄時村里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和兒童,年輕一輩大部分都外出務工,隨著葡萄產業的興起,年輕人漸漸返鄉,但目前葡萄園一般仍由老人照顧看管。此外,村民還熱情地帶著實踐團隊到葡萄果園內采摘新鮮葡萄,邀請品嘗其他品種的葡萄。
漫步于毛竹山村中,一棟棟小樓房錯落有致鑲嵌在青山綠水的懷抱中,如詩如畫,和諧宜人。這片紅土地煥發的勃勃生機,當可告慰長眠此地的革命先烈。
在此次調研之旅中,實踐團深刻領略了自力更生、勇于奮斗的鄉村振興精神,深入理解了鄉村振興之路的曲折與挑戰,認識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并深感國家及政府在鄉村振興中所發揮的關鍵作用。實踐團更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肩負著傳承鄉村振興精神的重任,應以全面提升自我素質的方式,助力祖國繁榮昌盛。
(萄里萄氣隊 文/ 黃嘉穗 潘未接 王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