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對“小候鳥們”關懷力度,寧波財經學院守護行動暑期社會實踐團在7月10日來到臺州溫嶺橫峰第九中學,為“小候鳥們”帶來為期14天的“守護行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曾在各類網站、報紙,各種新聞中看到“支教”兩字,我從沒覺得支教是一件離我很近的事,但是這次社會實踐的機會,通過將自身投入教育事業,讓我對“支教”一詞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對“老師”這一稱呼更加敬佩。溫嶺清晨的鳥鳴,正午烈日的灼熱,街道傍晚的落日,學校深夜的晚風,在這十四天里的點點滴滴,站在講臺坐在教室的每一分每一秒,關于溫嶺橫峰街道的全部的全部,都構成了我支教時光中不可磨滅的記憶,讓我更懂得愛與責任。
在第一天來到橫峰街道的時候,熱情的街道志愿者們幫助我們把行李搬至寢室。脫落的墻灰、簡陋的衛生間、落滿灰塵的木板床,在狹小的空間里,團隊內的成員都只是默默地開始收拾起自己的東西。來到教室,大家合力把多余的桌椅搬出,檢查各種教學設備,打掃教室,為的就是可以讓小候鳥們在這十四天里可以有更舒適的體驗,可以留下難忘的一段回憶。大家在打掃完教室后,又在教室旁整理了一間辦公室,用來給老師們平時休息和備課。
“小候鳥們”的父母家長因為各種各樣的工作原因沒辦法一直陪伴在孩子們身邊,家中老人并不能照顧到孩子們學習方面,這次“守護行動”為“小候鳥們”提供了一個溫馨的“鳥窩”。孩子們在這里可以感受到陪伴和關懷,學習到課本中沒有學過的內容,豐富孩子們的假期生活。
當我第一次站上講臺,“上課”“起立”“同學們好”“老師好”,我看著臺下一張張稚嫩的臉龐,眼中流露出的好奇和求知,讓我不由自主的放緩了聲音。我負責的課程主要有關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我認為只有孩子們對中華民族的傳承能夠更加了解了,才能更加清楚作為新一代身上的責任,喚起他們的愛國意識。在下課后,有個小孩子跑上來跟我說:“老師,那個打鐵花真的好好看,好壯觀啊,我想去看一次!”看著孩子燦爛的笑容和眼中的向往,突然間我明白了老師的意義是什么。在專業方面我可能真的沒辦法交給他們什么,但我作為一位知識的傳播者,我能做的是將我所知道的告訴孩子們,提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讓知識的種子埋在他們心中。

圖為老師向孩子們授課。
在課業輔導的時候,孩子們會主動積極地來詢問我問題,當我向他們講解完解題思路之后,我看著他們恍然大悟,頻頻點頭的模樣,自豪感油然而生。良師益友。在課間的時候,孩子們也會找老師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和煩惱事,將我們老師作為他們生活上的朋友。這種雙向的交流與分享,讓我逐漸領悟到了“教學相長”的深刻內涵。我們老師并不僅僅是知識的給予者,更是與孩子們一同探索、一同成長的伙伴。他們的純真無邪、樂觀向上,如同清泉般洗滌了我的心靈,讓我學會了以更加簡單、純粹的方式去看待世界。在支教這段時光里,與孩子們的雙向交流,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教育事業的力量與美好。

圖為老師幫助孩子解決課業問題。
我們對孩子們的教育不僅僅在課堂,我們更想讓孩子們可以去體驗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安排交警同志帶領孩子們學習手勢操,是為了讓孩子們提高安全意識;我們安排消防站參觀,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平時消防員同志訓練的辛苦,鍛煉孩子們的逃生能力;我們安排禮儀講堂,是為了孩子們的社交能力。孩子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學業上的進步當然重要,但我們更希望孩子們可以在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近些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逐漸凸顯。“小候鳥們”更需要被大家看到,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應該被重視。雖然我們只在這短暫的十四天,但是希望我們的關懷可以為“小候鳥們”帶來些許的溫暖,這段時光能夠為他們的童年時光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為警官向孩子們講解交通安全。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有責任將青春之火種傳承下去,將視線聚焦到那些平時注意不到的孩子身上,讓他們被看到,讓他們可以接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讓我們的“繼承人們”在一個溫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通訊員:陳品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