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5日,我們團隊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大運河文化探索之旅,分別探訪了京津冀大運河段、濟寧市博物館、南陽博物館、天津市博物館、揚州大運河博物館以及杭州市大運河歷史文化區,深刻體驗了中華大地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并被激發了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的熱情。
前兩日,我們五人首先探訪了京津冀大運河段博物館。大運河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與中華文明緊密相連。博物館內的國家瑰寶展現了藝術的精粹,其中磁州窯瓷器以其精湛工藝、雅致造型和溫潤釉色讓我們深感震撼。同時,毛主席的畫像和《水調歌頭·游泳》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們如同春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是我們前行的燈塔。在圖書館,我們沉浸于《大運河的變遷》一書,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大運河的獨特魅力和它作為活態遺產對兩岸城市和人民的滋養。
實踐隊員陳可欣在閱讀《大運河的變遷》一書 韓佳茵攝
7月21日,我們走進了濟寧市博物館,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殿堂。老館見證了濟寧作為京杭大運河中點的繁華與變遷,而新館則以現代化的展覽方式全面展示了濟寧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我們被精美的瓷器、絢麗的絲綢所吸引,通過互動體驗親手觸摸歷史的痕跡,對文化遺產的傳承有了更深的認識。特別是“現代傳承”展區,展示了大運河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生,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

實踐隊員仲一冉、朱曉婭、陳可欣、韓佳茵、李珊參觀紅色寶藏展區 陳可欣攝

實踐隊員仲一冉、朱曉婭、陳可欣、韓佳茵、李珊參觀紅色寶藏展區 陳可欣攝
7月22日,我們踏上了探索南陽博物館的旅程。博物館內的展品從古代的青銅器到近代的書畫作品,每一件都展現了南陽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青銅器展區、書畫作品展區、漢代陶俑展區以及南陽玉器展區,都讓我們領略到了南陽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實踐隊員韓佳茵、仲一冉、朱曉婭、李珊、陳可欣參觀南陽市博物館 李珊攝
7月23日,在天津市博物館,我們感受了大運河在天津地區的深厚歷史和文化。展覽中,我們看到了大運河沿岸的建筑風貌、傳統手工藝以及與運河相關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南、北運河作為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時的社會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同時,紅色革命展區也讓我們深受感動,展示了天津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不懈努力。
實踐隊員朱曉婭、韓佳茵、陳可欣、仲一冉、李珊參觀天津市博物館 朱曉婭攝
7月24日,在揚州大運河博物館,我們被館內豐富的展品所吸引。從古代的運河圖卷到現代的水利工程模型,每一件展品都展現了大運河的悠久歷史和文化。我們參觀了運河圖卷展區、水利工程模型區、船只模型展區以及揚州文化展區,深刻感受到了揚州作為“水鄉”的獨特魅力和大運河在促進物資交流和文化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實踐隊員韓佳茵、陳可欣、朱曉婭、仲一冉、李珊抵達大運河博物館 韓佳茵攝
最后一天,在杭州大運河歷史文化區,我們參觀了運河碼頭遺址區、運河文化公園以及杭州絲綢文化展區,見證了大運河作為古代交通要道的繁榮景象以及杭州絲綢文化的卓越成就。
實踐隊員韓佳茵、陳可欣、朱曉婭、仲一冉、李珊參觀大運河歷史文化區 韓佳茵攝
通過此次探索之旅,我們不僅加深了對大運河歷史文化的理解,更被激發了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的熱情。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有能力也有使命將這些寶貴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并賦予其新的活力。未來,我們將持續探索學習,為保護和發揚中華文化遺產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字 | 華中農業大學赴山東省濟寧市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韓佳茵 李珊 陳可欣 仲一冉 朱曉婭
圖片 | 華中農業大學赴山東省濟寧市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韓佳茵 李珊 陳可欣 仲一冉 朱曉婭
排版 | 華中農業大學赴山東省濟寧市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李珊 陳可欣
審核 | 植物科學技術學院 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