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擁抱孤獨 點亮心靈燈塔
廈門醫學院藥學系“半夏鹿鳴”志愿服務隊于2024年7月16日晚入駐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愛和親子園,開展為期7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將志愿服務送入鄉村、送到孤獨癥兒童家庭身邊。
孤獨癥兒童對聲音的敏感性較高,普通人用以表達關切的話語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恐懼和不適,并產生應激反應。而音樂療法作為一種創新的非藥物療法,通過讓患者處于特定的音樂環境之中,利用音樂改變心率、呼吸節奏等;并且音樂還作為一種溝通工具,可以幫助孩子們打開內心,與外界更好地溝通。對于孩子們來說,音樂如同一束溫暖的光,穿透孤獨與沉默,幫助他們尋找光明的方向。
2024年7月20日,“半夏鹿鳴”志愿服務隊有幸邀請到來自同安區聲樂專業教師葉曉婷老師在愛和親子園開展以音樂療法為主的實踐活動,葉曉婷老師熱心公益事業,身體力行,嘗試與這群星星的孩子建立心靈上的溝通。
在活動進行之初,老師引領孩子們邁入音樂的殿堂,教他們最基礎的樂理知識。從認識音符“do、re、mi、fa、sol、la、xi"開始,孩子們逐漸融入到音樂課堂之中。隨后,在老師和實踐隊員們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學會了用雙手拍打節奏,使用沙錘、三角鐵等樂器。
隨著教學的深入,孩子們開始嘗試跟隨音樂的旋律進行手指舞。每一次手指的律動,是孩子們嘗試與音樂的共鳴;每一次跟隨著節拍,是孩子們鏗鏘有力的回應。有的孩子手指靈動,能準確地跟隨音樂的節奏;有的孩子雖然動作稍顯僵硬, 但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對音樂的渴望和熱愛。
在音樂課堂里,孩子們與音樂形成某種奇妙的聯系,去感受音樂、領悟音樂,并能沉浸在其中。此次音療課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社會學習環境,有助于語言溝通能力、聽覺系統能力以及注意力等的鍛煉。
我們相信,音樂有著無限的可能,它能夠跨越障礙,連接心靈。對于自閉癥兒童而言,音樂療法是那把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鑰匙之一。讓我們攜手,用音樂為他們點亮希望之光,共同見證每一個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