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地方志作為“一地之百科全書”、“一方之全史”,不僅記錄存史、傳之后世,更重要的是服務當下、鑒古知今,在推動鄉村振興尤其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大潮中,要主動作為、勇于作為。為深入挖掘陸橋社區村史發展,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7月15日至21日,巢湖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心之源·鄉村情”赴左店鎮村史挖掘實踐調研團赴左店鎮陸橋社區開展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魅力陸橋深調研
陸橋,坐落于合肥市長豐縣左店鎮,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它巧妙地位于合肥、滁州與淮南三市的交界之處。自古以來,這里便因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曾經繁榮的商貿而聲名遠揚,被譽為“邊陲小鎮”,成為了人們口中傳頌的佳話。陸橋社區坐擁充足水源、無污染環境、肥沃“潮汐土”及良好蔬果種植基礎,果蔬產業遠近聞名。為掌握社區現狀,了解社區歷史文化,調研團針對左店鎮陸橋社區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調研活動。線上,團隊查閱大量資料了解社區的歷史文化;線下,團隊成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獲取社區的第一手資料。團隊成員深入社區,針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居民開展問卷發放工作,并針對問卷內容進行耐心解釋說明,確保調研對象能準確理解并真實反映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農業發展新態勢
為了解陸橋產業發展,7月17日,調研團成員對陸橋社區蘿卜協會會長蔣玉祥進行專訪,了解當地特色農產品“長豐青蘿卜”的悠久歷史、品種優勢及技術創新。在采訪中得知,該產品以卓越品質贏得市場高度認可,榮獲國家地標認證,成為長豐縣農業發展新標桿。在蘿卜協會常務理事蔣傳云的帶領下,調研團實地探訪了陸橋社區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和草莓種植大棚,了解到陸橋社區依托自然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升農產品的品質與產量的具體數據與案例。團隊成員針對特色產業草莓進行詳細了解,如種植面積、主導栽培品種以及在生產管理中采用的創新技術與方法等關鍵要素,直觀的感受了現代農業技術的力量。同時,調研團還深入了解陸橋黃心烏菜的種植現狀,詳細詢問了其市場接受度、產生的經濟效益等狀況,并綜合評估黃心烏菜種植對優化社區農業產業結構的積極作用。
在調研進程中,調研團成員步入田野,深切體驗并認識到陸橋社區老洛河兩岸所特有的“潮汐土”資源,這種土壤以其晝夜間干濕交替的特性,為蔬菜水果的種植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自然條件,當地居民智慧地開啟了種植之旅。通過專訪和實地調研,團隊對陸橋社區的農業發展現狀有了更加全面和務實的了解,為口述史撰寫鄉村產業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美麗傳承綻光芒
為深入探尋左店鎮陸橋社區獨特的歷史文化脈絡,調研團隊融入當地社區趕集文化當中,親身體驗傳承千年的市井風情,現場參與地膚掃帚的傳統工藝制作,直觀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為了解鄉村文化建設現狀,調研團隊走進農家書屋,聆聽圖書管理員閆如才老爺爺講述社區歷史發展軌跡,從往昔的艱辛創業到今日的輝煌成就,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容。同時,團隊也參觀了社區書屋文化墻,細致鑒賞從書籍推薦到書法繪畫作品的獨特韻味。在與社區四位老黨員的深入交流中,團隊成員了解到陸橋社區黨的相關歷史。調研尾聲,調研團隊還與舞蹈協會成員進行面對面交談,了解陸橋社區文化建設的舉措,就活動效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對發揮舞蹈活動在促進社區文化繁榮與居民和諧交流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此次調研讓團隊深刻感受到了陸橋社區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與蓬勃的文化活力,為口述文化史打下了基礎。
社會發展成效顯
陸橋社區作為基層建設及發展的一個縮影,其在基層醫療、教育及環境治理的多方面努力下,共同繪就了推動地方經濟與社會全面進步的亮麗畫卷,調研團成員通過實地考察,深入探究在健康、教育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具體成效。調研團訪問了陸橋衛生室,了解該機構在服務居民,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教育方面,調研團采用訪談的方式,直接獲取了陸橋小學現狀的具體資料,居民們表示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設施以及課程改革等方面都在穩步發展,直接促進了學生學習環境的改善和學業成績的提升。環境治理方面,團隊實地考察了環境治理的成果,包括污水管網的改造情況、道路環境的優化狀況、以及“凈化”與“綠化”工程的實施效果,通過觀察道路兩側、河道及居民居住環境的整潔程度及與社區干部、環衛工人等關鍵人員的交流,調研團隊獲取了環境治理工作的基本信息。在全方位的調研后,團隊詳盡掌握了陸橋社區在推動地方經濟及社會全面發展方面的努力與成效。

深挖陸橋古韻,傳承寶貴文化根脈;深耕農業沃土,見證農業快速發展;深入基層考察調研,感受鄉村振興蓬勃生機。此次村史挖掘實踐調研活動不僅是對陸橋社區歷史的一次深入挖掘與整理,更是一場見證鄉村振興生動實踐的深刻體驗,作為新時代鄉村建設的探索者與踐行者,應繼續秉承初心,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讓陸橋故事讓更多人知道,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