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與青年學子共同建設中華土地,扶農助農,長安大學“以青春之我,助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陜西商洛丹鳳縣安森曼酒莊參觀體驗學習,深入了解其葡萄酒產業對當地鄉村建設的貢獻。
丹鳳飄飄細雨,長大學子于深山中行走,探索安森曼酒莊的傳奇故事。調研團深入了解安森曼酒莊的建成歷史,經營模式與帶動鄉村經濟情況,參觀體驗葡萄酒釀造過程,生產車間等。
團隊成員由酒莊講解員處了解到,丹鳳葡萄酒歷史悠久,可往前追溯一百多年,是1900年意大利葡萄酒釀造世家第十二代傳人安森曼來到龍駒寨傳授葡萄酒釀造技藝而來。
而今天的安森曼酒莊由當地市政府大力扶持,企業家考察精心考察建造,同時特聘請傳承葡萄酒釀酒技術的安森曼后人——馬特先生,盡最大努力還原安森曼葡萄酒醇厚風味。團隊繼續跟隨講解員游覽酒莊,映入眼簾是酒莊特色的歐式尖頂建筑與大片的葡萄種植基地,在展廳里學習了解到葡萄的種植經驗,生長周期,品種知識和釀造理論等。除此,講解員告訴實踐員們酒莊也包含產品品鑒,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等功能,這為酒莊吸引客戶,推廣葡萄酒文化傳播起到作用。同時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大力宣傳當地特產,使安森曼酒莊成為丹鳳一張靚麗的名片。這種成功的銷售與觀光結合的經營模式,使酒莊聲名遠揚,帶動當地經濟的同時將產品銷往國內外十多個地區,也促進丹鳳其他葡萄酒廠的進步。酒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校簽訂的校企共建協議,雇傭高端技術人才管理經營酒莊,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同時讓酒莊充滿新鮮活力。此舉也一定程度上吸引人才反鄉,建設守護家鄉,推動丹鳳經濟發展,在國家推進的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積極的帶頭作用,帶領丹鳳沖向全國,實現自給自足式扶農助農。
好的葡萄酒一定要有好的原料與加工過程,這保證了葡萄酒的口感豐富醇厚。酒廠的原料供應來自寧夏,丹鳳黑溝河,萬灣等兩千余畝葡萄種植基地,有十余種優秀釀酒葡萄。實踐隊員來到負一樓的葡萄酒窖,這里存放著法國進口木桶。這種木桶更為適宜丹鳳發酵葡萄酒的氣候,能更好的賦予葡萄酒焦糖,香草等風味,使木桶的香氣深入酒中,促進葡萄酒酒液的成熟。而后講解員帶實踐成員們參觀葡萄酒成品檢驗室,學習實驗選出不同葡萄品種適合的酒精度數,從而達到風味更佳。酒莊注冊有“安森曼”,“鳳冠山”兩大品牌,現已研發出安森曼系列干紅葡萄酒,半甜小桃紅及鳳冠山系列甜紅葡萄酒等三十八個單品。
下午,團隊來到葡萄酒包裝流水線,體驗包裝工作。成員們站在流水線上,學習工人們如何將葡萄酒打包裝箱,短短半個小時,勞動的喜悅躍然心間,也體會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汗水。經過團隊成員與包裝工人親切交流得知,工作者大部分為當地居民,是安森曼酒莊提供就業機會才有收入。安森曼酒莊與居民們實現共贏,大力建設丹鳳土地,實踐成員們不僅從此學習了釀造葡萄酒的知識,也深刻體會勞動人民最光榮的思想。
最后,團隊成員就酒莊發展與經濟政策對負責人李總進行了一個簡單采訪。李總談到酒莊建造初心與發展前景,提及酒莊應該在政府多項政策支持下引進先進技術人才,高精尖設備,大力發展丹鳳葡萄酒產業,加大投資力度,注重葡萄種植基地和酒莊的建造,建立生產高端產品的企業流水線。除此,李總肯定了酒莊對丹鳳脫貧致富的作用,也對回鄉建設傳統文化的人才發出寄語,希望大學生們轉變觀念,在丹鳳發揮特長與理想,響應國家振興鄉村的政策!
至此,實踐團隊對丹鳳安森曼酒莊為期一天的調研圓滿完成,為接下來開展實踐活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