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竇可欣 郭文赫)為積極響應國家“智能制造”發展戰略,推動專業教育與地方產業發展深度融合,2025年7月至8月,蘇州城市學院智能制造與智慧交通學院組織專業化社會實踐團隊,先后走進伊之密、德創測控、博眾精工、匯川技術及信捷電氣等五家智能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開展了一場集實地學習、互動交流、專家專訪于一體的暑期實踐調研活動。不僅為學生搭建了從課堂走向產業一線的橋梁,更為探索工科人才“專業+思政”雙融育人新機制,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奠定基礎。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企業成員合照王帆供圖)
打破課堂邊界,讓知識在實踐中“活”起來,是此次實踐活動的核心目標之一。實踐團學子走出課堂,深入企業生產一線,近距離觀察智能裝備與自動化產線的實際應用場景,感受智能制造的魅力與力量。在伊之密的生產車間,同學們見證了世界領先的半固態鎂合金注射成型技術;在德創測控的實驗室,了解到了國產機器視覺系統突破國外技術壟斷的創新歷程;在匯川技術的智能化產線,觀摩了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前沿應用。在企業技術人員的細致講解下,同學們對材料成型、精密制造等專業知識有了更直觀、深刻的理解,切身感受到國產技術在高端制造領域的突破與進步。
(圖為實踐團在企業負責人陪同下參觀生產車間王帆供圖)
“這些企業展現的不僅是技術領先,更有著濃厚的創新文化和家國情懷。”實踐團成員在參觀后感慨道。基于深入一線的調研,同學們精心策劃并制作了《智交青年訪名企——智能制造中的企業故事》系列視頻,視頻以青年視角講述企業創新發展歷程,通過鏡頭記錄企業的生產場景、研發歷程,生動展現了五家企業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中的探索與成就,呈現了“蘇州制造”向“蘇州智造”轉型升級的鮮活實踐,也傳遞了“崇尚創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圖為實踐團成員介紹智能制造中的企業故事王帆供圖)
為進一步打通“校園”與“行業”的溝通壁壘,讓學生精準把握行業發展趨勢與人才需求方向,實踐團還專門采訪了企業高管與技術專家,制作《與行業對話:智交青年專訪企業專家》專題節目。同學們圍繞行業發展趨勢、技術創新難點、人才素質要求等話題,與企業專家展開深入交流。“這次與行業專家的對話,讓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感受到了作為工科青年肩上的責任,未來我會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努力成為符合行業需求的人才。”參與采訪的實踐團成員表示。
(圖為實踐團成員專訪企業技術專家王帆供圖)
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實踐是學院推進產教融合、深化實踐育人的重要舉措,通過“專業教師+企業導師”雙指導模式,助力學生在實踐中鞏固專業知識、提升應用能力,同時融入家國情懷與工匠精神的教育。
未來,學院將以此次暑期實踐為契機,進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持續完善“實踐-實習-就業”貫通培養機制。通過建立常態化企業走訪機制,將一線技術需求和產業動態融入課程體系;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建產學研平臺,推動更多真實項目進課堂、進實驗室,實現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為蘇州智能制造產業輸送更多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為蘇州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和先進制造業基地貢獻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