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陳立淼)這個暑期,仰恩大學人文學院“榕海潮聲”實踐隊赴福州馬尾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開啟以“閩臺同根”為主題的暑期實踐。實踐隊以“傳承船政海洋精神,增進兩岸文化認同”為宗旨,通過“沉浸式學習+互動式實踐”雙線并行的方式,系統梳理船政歷史脈絡。在博物館展廳,隊員們結合《船政奏議匯編》等文獻史料,深入了解1866年左宗棠創辦福建船政的歷程,重點研習沈葆楨、嚴復等先賢推動臺海防務與文化交流的事跡;面向參觀游客與當地居民發放《閩臺海洋文化認知問卷》并回收有效樣本進行數據分析;分組參與展廳講解詞優化、展品數字化整理及園區環境維護,將專業所學轉化為文化傳播動能。

。▓D為實踐隊在船政文化博物館內瞻仰時間軸 范夢雨/提供)
。▓D為實踐隊在船政文化博物館內研究馬江戰役形勢圖 范夢雨/提供)
。▓D為實踐隊在船政文化博物館區內進行調查問卷 范夢雨/提供)

(圖為線下調查問卷收集樣本范夢雨/提供)
(圖為實踐隊在船政書局內整理書架 范夢雨/提供)
(圖為實踐隊在船政文化博物館內攝影 范夢雨/提供)
。▓D為實踐隊采訪小分隊采訪志愿講解員女士 邵文軒/提供)
。▓D為實踐隊采訪小分隊與志愿講解員合影 邵文軒/提供)
(圖為實踐隊在中國船政休息區制作船政文創 范夢雨/提供)
。▓D為實踐隊的文創產品 范夢雨/提供)
(圖為實踐隊在船政文化博物館前合影 陳立淼/提供)
此次活動深度呼應國家“兩岸融合發展”戰略,通過“歷史研學—文化認同—青年行動”的邏輯閉環構建兩岸青年交流新路徑。實踐隊指導老師姜琦老師表示:“船政文化作為近代中國海洋文明的縮影,其‘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革新精神、‘安海靖疆’的愛國情懷,為當代青年提供了精神坐標。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實踐,讓學生在歷史現場中找準定位,成為兩岸文化融合的‘青春擺渡人’。”目前,實踐隊已推出一套與海洋有關的文創產品。青年是兩岸關系的未來,仰恩大學人文學院“榕海潮聲”實踐隊用腳步丈量歷史,用行動凝聚共識,傳播船政海洋文化,為閩臺文化交流注入了鮮活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