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農進行時:山大學子讓病蟲害防治更"智能"
為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業數字化轉型,山東大學(威海)"智農先鋒調研團"于2025年暑期深入威海榮成葡萄種植區,開展為期45天的農業科技幫扶實踐活動。團隊以智能植保技術研發為核心,致力于解決當前農業生產中的病蟲害精準識別難題。
在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采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工作模式。通過實地走訪當地多個規模化葡萄種植基地,系統采集病蟲害樣本數據,并同步記錄環境參數變化。基于深度學習框架,團隊重點研發了適配移動終端的輕量化檢測模型,顯著提升了病蟲害識別的效率和便捷性。
為促進技術落地應用,團隊創新性地開展"技術下鄉"服務。通過組織專題講座、現場演示、一對一指導等多種形式,幫助農戶掌握智能檢測設備的使用方法。這種"手把手"的教學方式有效消除了技術應用門檻,獲得了當地農戶的廣泛好評。
本次實踐活動實現了多維度突破:構建了區域性農作物病蟲害特征數據庫;開發了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的智能檢測工具;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技術服務模式。這些成果為農業生產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
"智農先鋒調研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未來,團隊將持續完善技術體系,拓展服務范圍,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青春動能。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
- 學子下鄉尋紅色記憶 青春逐夢承革命遺志
- 為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近日,滁州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覓跡弘紅”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合肥,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 08-15 關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