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歡、劉敏菲)近日,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全綜合減災體制機制的重要指示,江西師范大學多模態協同預警研究團隊圍繞預警發布易、落地難的核心困境,開展預警信息傳播與響應一體化研究,旨在提升我國巨災預警能力,減少災害損失。
當前,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傳統的單渠道、單向度的預警模式在災害突發性、復雜性面前逐漸顯現短板,團隊聚焦泥石流、洪水、干旱三類典型巨災,深入貴州、廣東、湖北、江西等災害高發省份實地調研。
圖為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長壩村村干部在7·8習水暴雨期間向村民做宣講
圖為成員在臺風“韋帕”襲擊廣東期間向深圳市龍華區桂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了解防災情況
為全面了解預警信息傳播與響應現狀,團隊走訪多省的氣象部門、應急管理部門、居委會等相關單位,系統梳理預警信息發布機制、應急管理措施及災害救援流程。同時,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戶細談作物種植中的災害應對經驗,深入社區與農村,和居民、村民交流預警信息的接收情況與實際需求。
圖為湖北省利川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應急指揮系統近期信息
圖為團隊成員向江西省樟樹市店下村種植戶了解農作物災害應對
團隊發現不同巨災的預警信息從監測到響應有三大共性瓶頸:監測端數據共享率不足、傳播端渠道失效、響應端責任模糊。
針對上述問題,為推動全國范圍內預警信息高效傳播,團隊創新性構建技術與機制雙輪驅動的多模態協同模式,通過技術賦能與機制創新推動監測到傳播到響應全鏈條無阻式銜接。技術方面,依托立體化監測網絡、多元化算法融合等智能技術實現精準識別,借助衛星、無人機等拓寬傳播路徑,通過多模態協同智能執行推動高效準確決策與預警有效落地。機制方面,以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完善責任鏈條,實現精準傳導;推動跨部門協作,更好共享資源。同時,注重社會力量的注入,推動網格員、志愿者等的積極參與。
圖為團隊成員討論調研成果
通過此次調研實踐,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巨災預警工作的復雜性與緊迫性。在實地看到的災害痕跡、與受災群眾交流時感受到的困境與期待,更讓成員深刻領悟到巨災預警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關鍵環節,需社會各界共同參與。
于是團隊迅速開展多場景科普活動:在社區組織防災宣講會,向居民普及巨災預警知識和應對方法;在校園開展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的災害防范意識;在網絡平臺傳播預警信息與科普內容,提高公眾對巨災的認知和應對能力。
圖為團隊成員在江西省贛州市小源村開展災害宣傳教育
圖為團隊成員在南昌市田家炳學校開展巨災預警知識課堂
在巨災預警的探索之路上,團隊深知任重而道遠,未來將持續發揮自身力量,為完善國家巨災預警體系、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貢獻青春智慧與擔當,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守護人民群眾的安全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