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科技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一款煤礦智能協作式巡檢機器人,該機器人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卓越的性能以及強大的適應性,有望徹底改變傳統煤礦巡檢模式,為礦山安全保駕護航。項目一經推出,便受到多家煤礦企業的高度關注,成果轉換前景廣闊。
一、技術亮點:多技術融合助力智能巡檢
(一)多源融合導航技術
針對煤礦井下環境復雜、GPS信號缺失等問題,該機器人創新性地融合了激光雷達、視覺相機與慣性測量單元(IMU),構建起激光雷達慣性視覺里程測量系統(LIVO)。其中,激光雷達負責掃描環境并生成高精度點云數據,視覺相機則提供豐富的紋理信息用于特征提取,IMU用于測量機器人的姿態和加速度。在融合過程中,機器人首先對激光雷達掃描中的運動失真進行補償,然后計算幀-映射點-平面殘差;同時,從視覺全局地圖中提取當前視場角內的視覺子地圖,并剔除離群點,進行稀疏直接視覺對齊以計算幀到地圖的圖像光度誤差。最終,通過誤差狀態迭代卡爾曼濾波器,將激光雷達點面殘差和圖像光度誤差與IMU傳播緊密融合,實現精確的定位與建圖。即使在礦井下復雜的退化環境中,機器人也能憑借此技術精準地進行自定位和探索,為后續的巡檢工作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二)5G+VPN通信技術
為解決礦井下通信信號弱、不穩定的問題,機器人采用了5G+VPN的通信方案。5G網絡以其高帶寬、低延遲、高可靠性的特點,為機器人提供了高速穩定的數據傳輸通道。而VPN技術則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安全的虛擬專用網絡,確保數據傳輸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通過將VPN部署于云服務器并與5G網絡傳輸相結合,機器人能夠實現與控制中心的實時、安全通信。在礦井下,機器人可以將采集到的各類數據,如環境參數、設備狀態、視頻圖像等,實時傳輸至地面控制中心;同時,控制中心也能及時向機器人下達指令,實現遠程操控和協同作業。這種通信方案不僅提高了巡檢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還有效降低了因通信故障導致的安全風險。
(三)VR+數字孿生技術
機器人配備了先進的VR+數字孿生技術,為操作人員提供了一個沉浸式的遠程監控和操作平臺。通過在VR平臺下構建礦井的數字孿生模型,操作人員仿佛身臨其境,可以直觀地觀察礦井下的環境和機器人的工作狀態。在這個虛擬環境中,操作人員能夠實時獲取機器人的位置、姿態、傳感器數據等信息,并根據實際需求對機器人進行精準控制。例如,操作人員可以通過VR設備觀察機器人在巷道中的巡檢情況,當發現異常時,立即下達指令調整機器人的行動路徑或工作任務。此外,數字孿生模型還能夠對礦井環境和機器人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模擬和預測,幫助操作人員提前制定應對策略,提高巡檢工作的主動性和前瞻性。
二、創新優勢:集群式協作提升巡檢效能
(一)空地協同,覆蓋更廣
該機器人創新性地采用了空地協同工作模式,集群包括履帶式巡檢機器人、變胞式空地兩棲巡檢機器人和工作協助機器人。履帶式機器人配備多種傳感器,可在復雜巷道中穩定行駛,對井下設備和環境進行近距離檢測;變胞式空地兩棲機器人則能根據任務需求,在陸地行駛和空中飛行模式間自由切換,輕松跨越障礙物,快速到達指定位置,實現對礦井的全方位、大范圍巡檢。在實際應用中,空地機器人相互協作,優勢互補。例如,在檢測礦井通風情況時,空地兩棲機器人可快速飛至通風口處進行氣體檢測,而履帶式機器人則在巷道內進行設備巡檢,兩者協同工作,大大提高了巡檢效率和覆蓋范圍。
(二)變胞設計,適應多樣
變胞式空地兩棲機器人的獨特設計使其具備強大的適應性。其模態切換系統采用高精度數字舵機和閉環控制系統,能夠實現飛行與陸地模式的快速、可靠切換。在飛行模式下,機器人利用螺旋槳產生的升力在空中飛行,可有效避開地面障礙物,快速抵達人工難以到達的區域;在陸地模式下,機器人則切換至輪式行駛,通過定制的外轉子無刷電機驅動輪轂,實現穩定行駛。此外,機器人的機臂采用T700碳纖維管和3K斜紋碳纖維材質輪轂,既保證了結構強度,又減輕了自重,提高了機動性和續航能力。這種變胞設計使得機器人能夠在不同地形和任務場景中靈活切換,適應煤礦井下多變的環境條件。
(三)三重抗干擾,穩定可靠
機器人搭載的三重抗干擾FOC控制系統,能夠有效抵御煤礦巷道內的電磁噪聲。FOC控制系統通過精確控制電機的磁場定向,實現高效、穩定的電機驅動。在煤礦井下,由于存在大量的電氣設備和金屬結構,電磁干擾問題十分突出。該三重抗干擾設計通過硬件濾波、軟件算法優化以及電磁屏蔽等多重措施,確保機器人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的穩定運行。即使在強電磁干擾的情況下,機器人也能準確接收和執行控制指令,保持穩定的行駛和工作狀態,保障巡檢任務的順利進行。
三、性能卓越:穩定可靠的“礦山衛士”
(一)續航能力出色
在性能測試中,該機器人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續航能力。陸地機器人在模擬礦井環境中,能夠連續不間斷作業8小時左右,滿足煤礦長時間巡檢的需求。其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功不可沒,該系統能夠實時監測電池狀態,對電池進行智能充放電控制,并通過優化的電源分配策略,確保各部件在工作過程中獲得穩定的電力供應。同時,機器人還配備了超級電容模組作為備用電源,當主電池電量不足時,超級電容能夠及時提供電力支持,進一步延長機器人的工作時間,確保巡檢任務的連續性。
(二)自定位精度高
陸地機器人自定位誤差控制在0.01m-0.05m范圍內,這一驚人的精度水平為巡檢工作的準確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礦井下,機器人的高精度自定位能力使其能夠按照預設的巡檢路徑精準行駛,避免因定位誤差導致的巡檢遺漏或重復。無論是狹窄的巷道還是復雜的交叉口,機器人都能準確地識別自己的位置并執行相應的巡檢任務。例如,在對礦井中的管道和電纜進行巡檢時,機器人能夠沿著管道和電纜的走向精準移動,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
(四)飛行與陸地模式性能優異
變胞式空地兩棲無人機在飛行模式下,即便在無GPS信號且負載2kg的情況下,仍能實現位置漂移僅±3cm的穩定懸停,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0.2m/s,單次續航10分鐘;切換至陸地模式,它在平坦地面行駛速度可達1m/s,具備跨越5cm臺階的越障能力,單次續航延長至30分鐘。在飛行模式下,無人機能夠快速飛越礦井內的各種障礙物,如支架、管道等,對礦井頂部和通風口等難以到達的區域進行全面檢測;在陸地模式下,無人機則可以穩定行駛在巷道內,對地面設備和環境進行細致巡檢。其出色的越障能力和續航能力使得機器人能夠在復雜礦井環境中高效完成巡檢任務。
四、團隊實力:科研精英匯聚,創新成果頻出
(一)專業指導教師引領
該項目由黑龍江科技大學的資深教授領銜指導。指導教師在機器人技術、自動化控制、人工智能等領域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科研經驗。他們為團隊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指導和專業的建議,從項目的選題、方案設計到技術實現,全程參與并嚴格把關。在團隊遇到技術難題時,指導教師憑借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實踐經驗豐富,為學生提供了關鍵性的指導,幫助團隊突破技術瓶頸,推動項目的順利進展。
(二)跨學科人才協同
科研團隊匯聚了來自不同學科的優秀本科生,成員涵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自動化控制等多個專業領域。這種跨學科的人才結構為項目的研發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支持。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負責機器人的機械設計和結構優化,確保機器人具備良好的機動性和穩定性;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承擔了硬件電路的設計與調試工作,為機器人搭建了高效可靠的電子系統;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則專注于導航算法、圖像處理、數據通信等軟件方面的研發,賦予了機器人智能化的“大腦”;自動化控制專業的學生優化機器人的控制系統,實現了機器人的精準操控和自動化作業。各專業學生在項目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緊密合作,形成了強大的研發合力。
(三)科研成果豐碩
團隊自成立以來,在各類科技創新競賽中屢獲佳績,先后榮獲國家級和省級獎項多項,充分展示了團隊的創新實力和科研水平。這些榮譽的取得不僅是對團隊過往努力的肯定,也為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項目研發過程中,團隊成員積極參與科研訓練,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他們將競賽中積累的經驗和技術應用到本項目的研發中,成功解決了多個關鍵技術難題,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和高質量完成。
五、成果轉化:為煤礦企業帶來福音
目前,該項目已與多家大型煤礦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有望實現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對于煤礦企業而言,引入該智能協作巡檢機器人將帶來多方面的顯著效益。
(一)降低人工成本
傳統煤礦巡檢主要依賴人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而該機器人的應用將大大減少人工巡檢的頻次和工作量,降低企業的人力成本投入。一臺機器人可以承擔相當于多名巡檢人員的工作任務,且能夠實現24小時不間斷作業,提高了巡檢工作的效率和經濟性。
(二)提升安全水平
煤礦井下環境惡劣,人工巡檢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機器人代替人工進入危險區域進行巡檢,有效避免了因人工操作失誤或環境因素導致的安全事故,保障了礦工的生命安全。同時,機器人能夠實時監測礦井環境和設備狀態,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并發出警報,為企業采取預防措施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從而降低事故發生率,提升煤礦企業的整體安全管理水平。
(三)提高生產效率
該機器人具備高效的巡檢能力和快速響應機制,能夠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和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并將信息反饋至控制中心。企業可以迅速安排維修人員進行處理,減少設備停機時間和生產中斷的頻率,提高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此外,機器人還可以通過對礦井環境的實時監測,為企業的生產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幫助企業優化生產布局和工藝流程,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四)符合政策導向
隨著國家對煤礦安全生產和智能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相關政策對煤礦企業的智能化升級改造提出了明確要求。該智能協作巡檢機器人的應用,將助力煤礦企業實現智能化轉型,滿足政策法規的要求,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和市場競爭力。企業可以借此機會樹立良好的行業標桿,引領煤礦行業的技術發展潮流。
六、未來展望:引領礦山巡檢智能化發展
黑龍江科技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發的煤礦智能協作式巡檢機器人,為礦山安全巡檢提供了一種智能化、高效化、可靠化的全新解決方案。該項目在技術創新、系統性能、團隊建設以及成果轉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重要的行業意義。
在未來的發展中,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煤礦智能協作巡檢機器人將在更多煤礦企業中得到推廣應用,為我國煤炭工業的安全生產和智能化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同時,該機器人的研發經驗和技術成果也將為其他相關領域的智能化裝備研發提供有益借鑒,推動我國智能機器人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科研團隊的持續努力和煤礦企業的積極配合下,煤礦智能協作巡檢機器人將在礦山安全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開啟礦山智能巡檢的新紀元,為我國的能源產業安全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