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大二學生黨伊陽帶領的風馳電測創新創業團隊,帶著自主研發的智能帶電校驗系統及巡檢裝置走進中國華能集團武漢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項目交流。
團隊匯報項目成果并與華能集團開展項目交流
在企業技術交流會上,團隊展示的智能校驗裝置引發強烈反響,華能集團技術負責人現場測試后評價:“這套系統實現了帶電狀態下的精準校驗,完全達到工業級應用標準。”企業研發部門負責人表達合作意向,表示團隊創新成果填補了行業空白,為智能電網建設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
風馳電測團隊與技術人員實地考察
據了解,我國電力系統互感器校驗仍依賴斷電作業,每小時停電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億元,團隊負責人黨伊陽在專業實踐調研中敏銳捕捉到帶電校驗技術的空白領域,牽頭組建了“風馳電測”創新創業團隊。
團隊負責人黨伊陽開展調研實踐
在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李振華教授和創新創業學院金俊老師的指導下,依托學校電氣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輸電線路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強大的平臺優勢,團隊針對高電壓互感器帶電校驗的技術痛點,展開為期400多天的研發攻關,并最終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通過研發新型互感器智能校準技術,創新性地解決了閉合線圈帶電接入難題;采用融合多源信息檢測與高精度算法技術,將檢測精度等級提高至0.05級,測量精度誤差控制在0.01%—0.02%以內;設計出數智化自動校驗與防護系統,使校驗人員與高壓環境實現安全隔離。
負責人黨伊陽帶領團隊開展技術攻關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發布權威檢測報告,認定由風馳電測團隊自主研發的檢測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與此同時,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檢索中心通過全球范圍文獻比對,確認該技術在國內外均屬首創,無同類研究成果報道。鑒定委員會的專家們評價,該技術的突破標志著我國在電力檢測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為國家電力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填補了國內帶電校驗領域的空白。
權威機構對風馳電測團隊研發的項目檢測查新報告
這群00后青年將實驗室搬到生產一線,為了實現在線校驗技術的突破,先后進行200余次電力測試,收集萬余組數據,最終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進生產線,截至目前,團隊已申請專利18項,軟件著作權5項。
風馳電測團隊在華能集團武漢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完成社會實踐
這個全部由本科生組成的青年團隊,用創新智慧破解了電力行業延續數十年的技術難題,用青春擔當書寫著新時代大學生的奮斗篇章,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青春的擔當,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創新勇氣,更要有腳踏實地的攻堅毅力,在攻克"空白"技術的征程中,書寫屬于當代青年的奮斗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