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十足的客家“年夜飯”、妙手生花的汀州剪紙創作與走秀、具有獨特文化魅力的唱古文...聚焦“講好中國春節故事”這一主題,1月15日至1月18日,由集美大學海洋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團委書記陳永強老師、24級輔導員巫苑楨老師指導的的集美大學“汀脈傳韻,客土頌春”體悟傳統文化實踐隊來到了長汀。在這里實踐隊深入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增強了自身文化自信,助力推動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和發展,講好中國春節故事,讓傳統習俗和文化故事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長汀,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其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和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成為講好春節故事的絕佳之地。
客家年味,味蕾之約
長汀作為“客家首府”,春節期間年味濃郁。實踐隊在汀州憶汀小院,觀看市級非遺美食白斬河田雞的制作過程,并參與燒大塊、燈盞糕等特色客家美食的制作,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此前,客家年夜飯曾接受央視拍攝,主廚王師傅認為這體現了現代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實踐隊隊員表示,親身體驗才能領略長汀美食的獨特魅力。
圖為實踐隊憶汀小院前合影
妙手生花,剪紙之約
一把剪刀,一張紙,千剪不斷,線線相連,客家人的美好生活在心靈手巧的剪紙間刻畫顯現。在剪紙藝術探索中,實踐隊拜訪汀州剪紙傳承人劉建斌老師,走進其工作室“留白草堂”。劉師傅介紹了長汀剪紙的歷史,隊員們對剪紙技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采訪中,劉師傅用“堅定熱愛,無畏困難”詮釋傳承初心。實踐隊通過與剪紙藝術的深度接觸,感受到古老藝術的獨特魅力。
圖為實踐隊與劉師傅合影
走入實地,見證變遷
實踐隊來到中復村,這個被歷史銘記的小村莊,承載著紅軍長征的偉大開篇,彌漫著獨屬于長征路的濃郁紅色氣息。紅軍橋、紀念石碑等承載著厚重的長征記憶,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長征精神,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的決心。此外,隊員們走進河田科教館,學習當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經驗,感受生態治理的智慧。
圖為實踐隊于中復村合影

圖為實踐隊參觀河田科教館
古韻新聲,觀唱古文
在汀州文廟,實踐隊觀看以《鯉魚歌》開幕的汀州唱古文文藝演出,并采訪了郭如淮師傅。郭師傅介紹,專門的教唱組織推動了唱古文的傳承,因其曲調優美深受群眾喜愛。實踐隊呼吁新時代青年共同守護這一文化遺產。
圖為實踐隊與汀州府城隍廟文化藝術團合影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實踐隊員深入長汀了解了其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和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從客家美食、剪紙藝術、唱古文等非遺項目,到深厚的紅色歷史,這些豐富的文化和歷史資源,為實踐隊講好春節故事的實踐主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實踐隊結合了視頻紀錄片的形式,融合網絡傳播等現代媒介,讓更多人了解燈火里的長汀春節故事,提升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實踐隊成員們也表示,將以此次實踐活動為契機,探索文化的創新傳承模式,為長汀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