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天,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里聚人氣,大批市民走進城市副中心閱讀、觀演,與家人共度元旦假期。為應對客流高峰、優化公共服務,“‘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志愿行“志匯綠心”項目專門招募了近30名大學生志愿者,開展來客分流、秩序維護、館內引導等服務,標志性的志愿“小馬甲”成為了熙攘人群中一抹亮眼的風景。
9時30分許,距離北京藝術中心開門迎客還有半小時,首都師范大學學生志愿者已經上崗了。西廳檢票口,提前到達的觀眾自發排隊,志愿者吳雨然梳起利落的高馬尾,在隊伍旁一遍遍提示,“觀看演出的觀眾請提前準備好電子票,入口左手處的機器上換取紙質票據。祝大家新年快樂!”一句暖心問候,點燃了觀眾的熱情,見吳雨然穿著紅馬甲,不少人湊上來提問:“想去大運河博物館,怎么走最近?”“附近的地鐵站在哪?”“北京藝術中心哪里最值得逛?”
1月1日上午,北京藝術中心,大學生志愿者正在進行志愿服務。本報記者和冠欣攝(何蕊文)面對各類問題,吳雨然都能對答如流。她笑著向記者揭秘,這是近兩年里自己在藝術中心的第7次志愿服務,已經成了這里的“資深導游”,每一處演出廳、熱門打卡點,甚至各樓層的衛生間,都已經熟記于心。針對每天會更新的演出信息和接駁車時間表,她也要求自己提前在志愿者培訓時背誦,“我還喜歡拉著同學互相提問考試。因為我們就是北京藝術中心的一張名片,絕對不能在細節上被問倒。”
如此“資深”的志愿者,在北京城市圖書館也隨處可見。托舉著“請勿喧嘩”的提示牌,兩步一個高臺階,圖書館開門還不到半小時,中國戲曲學院學生志愿者趙婁菀菲已經把森林書苑的整座“山體”熟練巡視了兩圈。“志愿者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讀者就會自覺地降低音量,我們要做的就是露出親切的微笑,給讀者帶來愉悅的閱讀體驗。”和她一樣身穿藍色馬甲的志愿者遍布“山體”,隨時提醒讀者,保持安靜,文明閱讀。
為了本次志愿服務,學生們放棄了假期休息,有的還推掉了和好友的聚會。志愿者張席寰說:“被圖書館的學習氛圍感染了,服務他人,還能感受城市副中心的文化魅力,用志愿服務開啟新的一年,非常有意義!”
“‘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志愿行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團市委主辦,首都精神文明促進中心、北京市志愿服務指導中心承辦,自2024年起推出了“志匯綠心”志愿服務項目,在周末、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面向中國傳媒大學等10余所高校招募學生志愿者服務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大運河博物館。目前,已有3000余名學生完成了來客分流、秩序維護、文明引導、協助儲物、檢票等志愿服務工作,總志愿服務時數超3萬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