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革命遺跡
—攜筆強軍實踐隊—
2024年7月19日,為加強全國國防教育,傳承革命精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攜筆強軍”實踐隊全體隊員來到臨沂依次參觀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沂蒙革命紀念館、華東野戰軍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
01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步入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撲面而來。踏入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毛主席親筆提名的革命烈士陵園紀念塔,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塔身之上,鐫刻著朱德等名人對革命烈士的高度評價,那一句句飽含深情與敬意的話語,仿佛將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重新展現在人們眼前。
沿著青石鋪就的道路緩緩前行,實踐隊員來到了粟裕、羅炳輝、漢斯·希伯等著名烈士墓前。每一座墓碑都承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個名字都象征著一種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粟裕烈士墓前,隊員們仿佛看到了他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指揮若定的英姿;羅炳輝烈士墓旁,似乎回蕩著他為民族解放事業奮勇殺敵的吶喊;而漢斯·希伯這位國際友人的墓前,大家深切感受到了他跨越國界、為正義和真理獻身的偉大情懷。 實踐隊員們靜靜地站立在墓前,心中感慨萬千。他們的思緒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年代,深刻地體會到了革命先烈們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精神。
02沂蒙革命紀念館
在專業且熱情的解說員帶領下,大家開啟了意義深刻的參觀之旅。首先參觀了沂蒙革命精神展示展區,深入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與偉大的沂蒙精神。接著步入紅色影視教育展區,通過影視作品感受革命歲月的激情與熱血。在黨史陳列展區,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與偉大成就。沂蒙革命精神研究展區里,探討革命精神的內涵與時代價值。最后在群眾路線展示展區,體會黨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此次參觀收獲頗豐,令人難忘。
愛黨愛軍、開拓奮進
“吃苦耐勞”意味著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能夠在面對艱難困苦的環境和任務時,不抱怨、不退縮,以勤奮踏實的態度默默付出,承受艱辛與勞累。“勇往直前”則體現出無畏的勇氣和決心,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無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挫折挑戰,都毫不畏懼、堅定前行,始終保持著奮進的姿態和沖勁,向著前方的目標不斷邁進,勇于突破困境,開拓新的局面。
永不服輸、敢于勝利
“永不服輸,敢于勝利”蘊含著深刻的精神內涵。“永不服輸”是一種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品質,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多強勁的對手、多嚴峻的挑戰,都堅定信念,絕不輕易言敗和放棄,始終保持頑強的斗志。“敢于勝利”則是在“永不服輸”基礎上,憑借非凡的勇氣和強大的自信,主動積極地直面挑戰,充分運用智慧與力量,把握機遇,迎難而上,在困境中開辟道路,在逆境中謀求突破,最終實現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目標。這種精神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
愛黨愛軍、開拓奮進
“愛黨愛軍”體現了對黨和人民軍隊的深厚情感與忠誠。黨引領方向,軍守護安寧,愛黨愛軍是人民心中的堅定信仰。“開拓奮進”意味著積極進取、勇于創新。在黨的領導下,以無畏勇氣突破困難,不斷探索前行,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貢獻力量,展現出勇于擔當、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推動社會不斷邁向新征程。
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艱苦創業”是在資源匱乏、條件艱苦的情況下,憑借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畏艱難、勇于拼搏,通過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創造價值、開創事業。“無私奉獻”意味著不計較個人得失,將自身的時間、精力、財富乃至生命,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的服務與付出中,為了共同的目標和理想默默耕耘。
03
華東野戰軍紀念館
為了深入了解華東野戰軍的光榮歲月,探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華東野戰軍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奮戰、奮勇殺敵。
在這段歷程中,我們將走進群星燦爛、功勛卓著的元帥的一生。他們以非凡的軍事才能、堅定的革命意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指揮千軍萬馬,馳騁沙場。他們在戰爭中歷經無數次艱難險阻,卻始終堅守信仰,為國家和人民披荊斬棘。從革命戰爭的硝煙中走來,他們用熱血與智慧譜寫了壯麗的英雄篇章,鑄就了不朽的功勛。他們的一生,是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不懈奮斗的一生,是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鞠躬盡瘁的一生。我們將深入了解他們的事跡,感悟他們的精神,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追隨紅嫂腳步播撒希望火種
紅嫂紀念館
2024年7月20日,為深入學習和弘揚紅色文化,增強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攜筆強軍”實踐隊前往位于沂蒙山區的紅嫂紀念館,組織了一次意義深遠的參觀活動。
在那段彌漫著滾滾硝煙、戰火紛飛的歲月里,紅嫂們毅然決然地用自己柔弱卻堅韌的雙肩,堅定地挑起了支持革命事業的千鈞重擔。她們不辭辛勞,夜以繼日地縫軍衣、一針一線飽含深情地做軍鞋;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她們毫不猶豫地抬擔架、推小車,冒著生命危險穿梭在硝煙與戰火之間。面對受傷的戰士,她們舍生忘死,將傷員視作自己的親人,全力以赴地救治;對待革命后代,她們不遺余力,用自己的心血與慈愛撫養,給予孩子們溫暖與關懷,譜寫了一曲曲血乳交融、感人肺腑的軍民魚水情。
沂蒙紅嫂,她們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千千萬萬沂蒙婦女愛黨愛軍、無私奉獻、支持革命、獻身革命的光輝群體形象。她們身上所展現出的堅定信念、崇高品德和偉大精神,猶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革命的道路。她們的事跡和精神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實踐隊成員,隊員們在參觀學習了解的過程中,內心深受觸動與感動。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將以紅嫂為榜樣標桿,時刻銘記她們的奉獻與付出,學習紅嫂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偉大精神,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紅嫂精神,努力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紅嫂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老兵風采·沂蒙新顏
攜筆強軍實踐隊
2024年7月21日,為了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在沂蒙山地區的革命斗爭歷史,感受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和奉獻精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攜筆強軍”實踐隊全體隊員探訪沂蒙山革命老區。
一、訪老兵英雄跡·揚沂蒙愛國情
“攜筆強軍”實踐隊懷揣著對革命先輩的崇敬,踏上了探望105歲老兵的路途。
穿過蜿蜒的山路,大學生們來到老兵居住的小院。老兵雖已百歲高齡,但精神狀態尚佳。他的臉上布滿歲月的痕跡,深深的皺紋見證著往昔的滄桑,眼神卻依然明亮清澈,透露出軍人的堅毅與睿智。
大家圍坐在老兵身旁,聚精會神地聆聽他講述戰爭歲月的故事。老兵回憶起自己年少參軍,在戰火紛飛中與戰友們并肩作戰,奮勇殺敵。戰場上的槍林彈雨、戰友的壯烈犧牲,那些驚心動魄的場景仿佛歷歷在目。說到動情處,老兵聲音微微顫抖,眼中閃爍著淚花。
隊員們沉浸在老兵的敘述中,不時提出問題,與老兵深入交流。他們被老兵的英勇事跡和堅定的革命意志深深打動。探望結束時,他們向老兵莊重敬禮,表達對他的崇高敬意和感激之情。老兵則微笑著鼓勵大家,要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二、建設沂蒙家園·點亮革命星火
曾經的沂蒙革命老區,一窮二白,經濟落后,生活貧苦。但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從來不缺奮斗與拼搏的精神。
有兩位滿懷熱血與抱負的村干部,他們扎根于沂蒙大地,立志改變家鄉的面貌。他們帶領鄉親們開墾農田,引入新的農業技術,提高糧食產量,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為了改善交通條件,他們四處奔走,爭取資源,修橋鋪路,讓曾經閉塞的鄉村逐漸與外界連通
還有一位從戰場上歸來的沂蒙老兵,他把軍人的堅毅和對家鄉的深情投入到建設中。他積極宣傳革命精神,動員鄉親們團結一心,參與家鄉建設。老兵組織大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保護生態環境;他還推動村里興辦小型工廠,為鄉親們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來源。
沂蒙革命老區的發展,是無數建設者心血與汗水的結晶,是沂蒙精神的生動詮釋與傳承。未來,沂蒙大地必將書寫更加美好的發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