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年前,焦劉“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為小城的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二百年前,徽班進京,三慶班主陳長庚被譽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一百年前,民國第一寫手、“中國大仲馬”張恨水出生在這座城市里,憑《金粉世家》、《啼笑因緣》聞名天下。為進一步了解這一座人杰地靈的小城,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潛山文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2024年7月21日來到了位于安慶市的縣級市潛山。
抵達潛山的第一天,我們就去造訪了位于古塔路的潛山市博物館,一同瞻仰安徽第一古塔“太平塔”和近代著名作家張恨水的故居。參觀完博物館的基礎陳設和歷史景觀后,我和團隊成員們拜訪了該館的館長,在館長字字句句古韻與新知的熏陶之下,對潛山這座城市也有了初步的認知。

翌日,我們一行人就來到了古南岳天柱山,一路經過犀牛望月、龍宮、煉丹湖、飛來峰等直至登頂。在層巖疊翠的自然風光中,零落分布著古人的摩崖墨寶和各類珍惜樹種的銘牌,這里既體現了千百年前祖先人定勝天的開拓精神,更彰顯出現代文明從人文回歸到自然的關懷意識。隨后,我們圍繞著天柱山周邊文旅生態分別探訪了皖西南陶器之鄉痘姆、龍山薛家崗遺址、三祖寺及周邊天柱山山谷摩崖石刻等地,基本完善了對安慶潛山文旅生態的認知:
其一是以古南岳天柱山、《孔雀東南飛》為精神內核,再以僧璨、陳長庚、韓再芬、張恨水等潛山歷史上的知名人物為翼,塑造健全的文化自信體系,以歷史文化作為輸出手段打造天柱山文旅鏈條,用“一首歌,一臺戲,一本書”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金字招牌,憑借“龍頭+名宿+文體+廊道”完成文化旅游業向高品質、多樣化與全覆蓋升級。尤其是在非遺保護與文化創意方面,潛山推出了類似“痘姆古陶”、“王河舒席”、“官莊桑皮紙”等富有地區特色的文創產品,經濟、文化雙豐收。
其二則是以天柱山以及周邊山區綺麗的自然風光為基礎倚仗,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人工開發,例如天柱山主峰階梯,每爬升一段距離就設有垃圾桶并安排相關人員及時清理,路邊所有珍惜樹種立牌保護,所有樹木全部插灌藥液預防病蟲,完美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于周邊資源的開發,像白馬灘和九曲河漂流,不僅利用了自然河道的曲折與落差,還創新的想出了空中玻璃滑道和電機制造落差的新思路,與天然環境融合,相得益彰。
自然生態的基礎與文化自信的內核完全符合潛山市“生態立市、工業強市、文旅興市、開放活市”的主戰略,經濟發展與文化底蘊實現了比翼雙飛、齊頭并進。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和團隊成員們一起學習了潛山市科學的文化旅游模式,為大家未來對各自家鄉文化旅游產業的進步提供了新思路、新體悟;同時,潛山市對于歷史、文化的重視也激發了我們深沉的文化自信,鼓勵大家為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