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是實踐的眼睛,實踐是思想的真理”,為體悟紅色文化,為村民辦實事,助力鄉村振興。7月3日上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鄉約盛夏,探尋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的共融之路”社會實踐調研團,由團隊指導老師劉夢蓮老師、張明元老師帶領實踐隊員們在江蘇省高郵市經濟開發區錢廈村進行實踐調研,探尋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的共融之路。
錢廈村地處高郵經濟開發區北邊,是一個純農業村,全村社會總面積8260畝,共有村民小組24個,1284戶,長住人口1500多人,由6個自然村合并而來。近年來,錢廈村黨總支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因地制宜,拓寬發展新路子,打造鄉村振興升級版。錢廈村的特色產業主要有:馬棚灣有機稻、馬棚大茨菇、神鷺食品加工企業等。

實踐團一行現場參觀了神鷺食品加工廠,據了解該公司一直堅持高于市面價收購蝦農的羅氏沼蝦成品,并自主研發了大小龍蝦篩選機,將科技創新與企業相融合,幫助周邊養殖戶提高收益,解決蝦農的銷路問題;隨后我們來到了茨菇種植園,通過茨菇種植園郭總的介紹了解到錢廈村當前茨菇種植態勢,不斷推進茨菇產品發展和壯大,成立茨菇專業經濟合作社,提升茨菇產業的質量和效益,全力建設好“馬棚大茨菇”這個好品牌,同時結合開發區“馬上鄉見”農旅活動一并推向市場,從而促進錢廈村集體經濟增收;活動收尾之際我們來到了馬棚灣有機米種植基地,在負責人的帶領下我們了解到有機大米采用無人機播種的先進的方式,更加智能化、精準化,農業生產方面該產業園堅持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實施稻蝦輪作、稻鴨共作,生產的馬棚灣有機米被評定為國家優質米,同時該產業園運用多種電商平臺大力推廣自己的綠色有機產品,目前生產的有機大米、香米暢銷全國,推動整個有機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在為消費者提供全系列、全品類有機美味食品的同時,也為錢廈村的“鄉村振興”做出了重大貢獻。
錢廈村積極開展農產品放心消費創建,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充分利用地理優勢、產業優勢,強抓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管理,積極推進一村一品、特色產品、放心消費示范村建設,全面提升錢廈村農產品生產許可度、管理環境安全度、經營者誠信度和消費者的滿意度。錢廈村將繼續加強完善生產、加工、銷售、環境等基礎設施,加快新農村建設,強化特色產業深加工開發利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促進錢廈村產品興旺,構建具有時代主題的放心消費網紅美麗鄉村。
此次的調研活動讓我們“鄉約盛夏,探尋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的共融之路”社會實踐調研團認識到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征途漫漫,還將遭遇更多“險關硬仗”,只要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就一定能把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