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積極響應學校培養與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深入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感受鄉村振興的成果。7月7日,由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同學組成的“鄉村振興示范村中草藥種植助力產業振興赴棲霞”調研團,前往山東省煙臺市棲霞市桃村鎮國路夼村進行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活動主要圍繞國路夼鄉村旅游服務專業合作社工友創業園方面進行調研了解,感受鄉村振興的力量。
挖掘中草藥價值,發展高效新農業
“我們流轉了村里2600畝土地,主要是搞中草藥為主”,這個介紹成為我們實踐活動的正式開始。介紹人是華毓農業副總經理韓乃明,也就是本次實踐活動中各位實踐隊成員的“向導”。在他的介紹中,實踐隊的成員逐漸了解到國路夼鄉村旅游服務專業合作社工友創業園。圍繞集體和農民增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走在金銀花大道,為隊員們介紹種植的260畝金銀花;去到種植杜仲的地方,為隊員們介紹杜仲的藥用及杜仲蟬、杜仲茶;“我是學桑蠶的,桑葉里頭有一種成分叫DNJ,學名叫脫氧野尻霉素,這種東西是我們平時糖尿病患者吃的降糖片的主要成分,但是這是天然合成的,對人無害”,韓乃明副總經理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為隊員們介紹關于桑葉的一些“隱藏內容”。合作社通過利用中草藥開展功能性養殖、中草藥養生醫療知識普及推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民增收。
旅游資源齊利用,振興鄉村致富路
韓乃明副總經理也為實踐隊的成員逐步介紹了關于國路夼村豐富的旅游資源發展的旅游產業以及開發的校外勞動研學基地。其中抗美援朝陳列館至今已經接待參觀學習人員近2萬人次,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游區。國路夼村發展的旅游產業不僅助力創業園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而且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而且有效輻射帶動本村及周邊村300多名富余勞動力和農村有志青年創業就業,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6000元,為國路夼村的致富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
開拓研學新思路,助力走寬強農路
去到研學大棚,韓乃明副總經理介紹了大棚里所種植的一些植物,包括藿香、益母草、豬毛菜,紫蘇等不重復的四十二種中草藥。即使目前勞動研學方面的項目設施的建設不夠完備,但他們已經對接下來的發展有了設想。“下一步在對面小棚里頭,那是做手工的,擺上桌子”,韓乃明副總經理說他們準備以此為機會,結合大棚所種植的中草藥,引導鼓勵小朋友做中藥的拓片,塑封拓片,以及一些小的藥材的制作。不斷創新想法、開拓思路,鄉村振興才有更多可能,國路夼村的鄉村振興之路、強農之路才會越走越長,越走越遠。
通過此次暑期“三下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赴棲霞調研團對國路夼鄉村旅游服務專業合作社工友創業園有了充分了解,并且深刻認識到國路夼村在鄉村振興方面的發展與變化。實踐隊隊員深入鄉村振興之路,明確了肩上所擔負的鄉村振興的職責。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每位青農學子當一同努力,不斷開拓新思路,創新發展鄉村新道路,擔當起強農興農的使命,才能真正達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鄉村振興越來越有盼頭”。
(通訊員:包冉)
(圖為社會實踐隊成員在實踐地的合照)
(圖為國路夼村種植及中藥科普館 通訊員 葛馨蔚攝)
(圖為韓乃明為大家介紹旅游資源等相關內容 通訊員 葛馨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