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遺韻,匠心傳承”實踐團隊
南航“秦淮遺韻,匠心傳承”團隊開展非遺文化實踐調研活動
為以青年視角賦能非遺保護,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融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7月8日至7月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軟件學院“秦淮遺韻,匠心傳承”實踐團隊先后前往南京云錦博物館、南京民俗博物館、秦淮非遺館開展非遺文化調研活動,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觀察與互動學習,探索非遺傳承新路徑,助力文化活態傳承。
探云錦瑰寶,悟匠心千年
在南京云錦博物館,團隊成員近距離觀賞了“寸錦寸金”的云錦珍品,從龍袍冕服到現代創新作品,感受織造技藝的精妙絕倫。館內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云錦的“挑花結本”“通經斷緯”等工藝,團隊成員結合計算機科學與設計學科背景,就數字化保護、紋樣創新應用等議題與專家展開討論,提出“非遺+科技”的跨界傳播構想。
訪民俗精粹,尋文化根脈
走進南京民俗博物館,團隊深入探訪金陵刻經、絨花、剪紙等非遺項目,觀摩傳承人現場演示,并動手體驗制作過程。成員們以青年視角記錄民俗技藝的當代生存狀態,針對“非遺受眾老齡化”問題,提出通過新媒體短視頻、互動游戲等形式吸引年輕群體關注,讓傳統技藝“潮”起來。
聚秦淮非遺,啟傳承新章
在秦淮非遺館,團隊系統調研了南京白局、金陵琴派等地方特色非遺項目,通過訪談傳承人、收集觀眾反饋,分析非遺傳播的難點與突破口。成員們發現,非遺的“場景化展示”和“沉浸式體驗”能顯著提升青年參與度,團隊后續將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設計非遺文化可視化互動方案,為傳統技藝注入現代活力。
實踐結碩果,青年擔使命
此次實踐累計走訪3處非遺場館,形成調研報告2篇。團隊成員表示,非遺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未來的資源。作為青年學子,將以專業所長搭建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橋梁,通過數字化傳播、跨界融合等方式,讓非遺“活”得更年輕、走得更深遠。
學院相關負責人指出,此次活動實現了文化傳承與實踐育人的雙重目標,未來將持續鼓勵學生發揮學科優勢,為非遺保護貢獻青春智慧。
(圖為參觀秦淮非遺館和南京民俗博物館)
(圖為參觀南京云錦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