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需“脫褲自證”?高校管理豈能如此踐踏學生尊嚴
近日,北京工業大學一名女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自己因生理期不適向老師請假時,被要求“脫褲自證”以核實真實性。這一事件迅速引發輿論嘩然,網友紛紛質疑:什么時候開始,女性的生理疼痛需要以如此羞辱性的方式才能被承認?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殿堂,竟出現如此荒誕的管理要求,不僅暴露了個別教師人文素養的缺失,更折射出高校管理中性別意
識的嚴重滯后。
生理期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其帶來的疼痛與不適因人而異,但無論如何,都不應成為被質疑、被審查的理由。要求女學生“脫褲自證”,無異于將她們的隱私和尊嚴置于公開審視之下,本質上是一種性別暴力。試問,如果學生因頭痛請假,是否要被要求做腦部CT?如果因胃痛請假,是否要當場嘔吐以證明確實不適?顯然,這種荒唐的邏輯只會讓請假制度淪
為一場羞辱游戲,而非基于信任與尊重的合理管理。更令人憤慨的是,此事發生在高校——一個本應倡導平等、尊重科學的地方。如果連教育工作者都無法正確認知女性生理健康問題,甚至以如此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那么所謂的“立德樹人”又從何談起?
這一事件并非孤例。近年來,多地高校曾曝出類似問題:有學校要求女生提交“生理期證明”才能免跑早操,有輔導員公開質疑女生“痛經是矯情”,甚至部分高校的公共衛生間至今未配備衛生巾互助盒。這些現象共同指向一個問題:高校管理長期缺乏性別平等意識,對女性生理需求的漠視已成某種“默認設置”。在性別平等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高校本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然而,類似“脫褲自證”的事件卻暴露出,某些教育管理者仍停留在陳舊的思想框架中,將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視為“麻煩”或“借口”。這種思維若不改變,所謂的“教育現代化”只能是空談。要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不能僅靠輿論譴責,而需系統性改革:
1.完善高校請假制度:明確禁止任何形式的生理期“自證”要求,保障學生合理請假權益;
2.加強性別平等教育:將生理健康知識納入教職工培訓,杜絕“月經羞恥”觀念;
3.建立學生申訴機制:確保類似侵權行為能夠被及時糾正,并對涉事教師追責。
此外,社會層面也需持續推動對女性健康的關注。從“衛生巾免稅”到“公共場所配備衛生巾”,近年來已有不少進步,但顯然還遠遠不夠。只有當女性的生理需求不再被污名化、被質疑,類似“脫褲自證”的荒誕劇才不會重演。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尊嚴、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而非馴化順從的“工具人”。要求女學生“脫褲自證”,不僅是對個體的傷害,更是對教育本質的背離。希望此事能成為高校管理反思的契機,真正將性別平等、人文關懷落到實處。否則,所謂的“一流大學”,也不過是封建殘余的溫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