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動人一課:一場特殊畢業照里的青春溫度
5月17日上午,四川一中學在南充儀隴縣總醫院組織一場特殊的畢業照拍攝:穿著校服的學生們站好隊列拍攝畢業照,隊列中間,一男孩同樣穿著校服戴著氧氣罩躺在病床上的。病床上的男孩即將初三畢業,但目前身體狀況不太樂觀。18日,男孩的家人告訴記者,早上男孩已經離世。男孩爸爸哭著發聲:“老師說自愿,60多個同學一個不少全來了。我很感動,也想做個留念。(5月19日 齊魯晚報)
這場特殊的畢業照拍攝,是集體主義精神的生動注腳。 在功利主義盛行的當下,"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顯得尤為珍貴。全班同學自愿參與、全程配合,用整齊的隊列和溫暖的笑容告訴病重伙伴:你從未缺席我們的青春。這種超越分數與競爭的情誼,恰是集體主義精神最本真的模樣。
這場特殊的畢業照拍攝,是一堂鮮活的生命教育課。學校將生命教育融入日常教學,正是將抽象的生命教育理念轉化為可觸可感的實踐。醫院這個承載著生死命題的特殊場所,成為了最生動的課堂。學生們在病床前學會了尊重生命的脆弱與堅韌,在等待中體會到時間的珍貴與不可逆。這種沉浸式教育,比任何課本知識都更具感染力。當少年們在鏡頭前挺直脊梁,他們守護的不僅是同學的尊嚴,更是對生命價值的深刻認知。
當生命的句號提前畫上,這場特殊的畢業照卻成為永恒的精神圖騰。它提醒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是塑造有溫度、有擔當的完整的人。從生命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到各地學校探索"回歸生活"的德育實踐,這些努力都在指向同一個方向:讓教育真正關照人的成長。而儀隴縣總醫院的這場拍攝,正是這一理念最生動的注腳。當少年們用行動詮釋著"不拋棄、不放棄"的誓言,當社會因這份純粹的情誼而感動,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班級的凝聚力,更是整個社會對生命價值的重新審視。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教育實踐。它讓我們相信,在分數之外,還有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是對生命的敬畏,是對他人的關懷,是對人性美好的堅守。這場特殊的畢業照,終將成為所有參與者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更將化作一粒種子,在無數人心中播下溫暖與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