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螢火不息”實踐團先后深入重慶市梁平區和徐州市銅山區、沛縣三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地調研第二輪承包期內農村耕地分配方案與調整情況,以探索新一輪延包過程中適合特定地區的土地調整方案。
2024年8月8日,志愿團隊首先來到了徐州市沛縣漢源街道封樓村,對第二輪承包期內該村土地試點分配和退出方案進行了走訪調查,詳細了解了試點改革后承包地的分配情況和對當地農民產生的影響。該村自2019年開始,便在黨中央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指引下,先后進行了宅基地制度試點改革和承包地分配方案試點改革。兩次試點改革不僅有利于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保障農民合理的土地使用需求,而且更有助于適應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地區人口流失、戶口大量遷移和農業現代化的問題,為有力有序有效推動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后,8月11日實踐團隊還來到了徐州市銅山區黃集鎮土樓村,這一非試點村鎮進行調研比對。而后,在實踐團隊遠赴西南地區,來到了重慶市梁平區任賢鎮廣福村,與徐州地區平原地貌不同,重慶地區山地較多,對承包地分配方案制定勢必也有所不同。順利實現土地延包涉及近兩億農戶的切身利益,團隊成員希冀通過實地調研,積累地方經驗,為未來第三輪承包期土地調整方案的選擇提供簡要指南。并探索法律路徑,為這一關系三農問題、鄉村振興、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大課題貢獻出蘇大學子的一份力量。(通訊員 張學峰)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徐州市沛縣漢源街道封樓村村民就該村耕地承包歷史變遷和政策變化展開詳細交流。張學峰 供圖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徐州市沛縣漢源街道封樓村村民家中與村民交流新一輪承包地分配對子女外出務工家庭的影響。王雅琪 供圖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徐州市銅山區黃集鎮土樓村與村民就村中人口流動與承包地實際使用情況進行交流。王雅琪 供圖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徐州市銅山區黃集鎮土樓村與村民交流當地承包地分配政策。李昕蕤 供圖
圖為實踐團成員重慶市梁平區任賢鎮廣福村與當地村民就地形多山特點對當地農業生產和承包地分配影響展開交流。張學峰供圖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出征儀式后合影。譚睿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