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大學生創業團隊本尋與合川區彭勇尋親工作室進行
深度交流,探索智能家庭文化傳承與尋親服務
隨著數字化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家譜記錄和親情聯系方式亟需創新。為了讓每個家庭都能保存和發揚他們的文化,7月2日本尋團隊踏上探索之旅,前往位于重慶市合川區南津街道的彭勇尋親工作室。這次深入交流的目的是探索家庭文化傳承與智能技術應用的結合,以及尋親服務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和發展。
本尋項目團隊,作為這次交流的主角,致力于攜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發一款智能傳承與人文關懷于一身的家庭文化智能小程序。本尋團隊由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大學生組成,他們匯聚在一起,共同探索如何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保護和傳承家譜文化價值。
本尋并非僅僅是一款簡單的應用程序,它承載著團隊和非遺傳承人對家譜傳承的深刻理解和熱情。通過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本尋致力于幫助用戶進行家譜構建、家庭故事記錄、傳承家庭價值觀,以及在必要時提供尋親服務的支持。
彭勇,男,中共黨員,重慶市合川區公安局南津街派出所民警。一直致力于為人民群眾服務,于2019年組籌建彭勇尋親工作室。彭勇警官領導的尋親工作室在當地享有盛譽。這個工作室一直為失散家庭成員的團聚而努力,為我國的尋親工作貢獻力量。彭警官本人以及他的團隊,多次成功幫助失散多年的家庭成員重逢,這些感人的故事也被人民日報、新華網、長安網等多家媒體報道和傳播。
在與彭警官及其團隊的深入交流中,本尋項目團隊受益匪淺。彭警官分享了他們在尋親工作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成功案例,這些對于本尋團隊在智能技術應用和尋親服務整合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啟發和指導。特別是在家譜傳承和信息管理方面,彭警官提供了一些創新的思路和實用的建議,這將直接影響到本尋項目的未來發展方向。
彭警官對年輕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熱情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和鼓勵。他認為,大學生這一群體同樣是中國新生力量中的典型代表,大學生團隊在技術應用和社會服務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能夠為傳統家庭價值觀的傳承和現代社會尋親服務的進步帶來新的可能性和活力。
本尋團隊負責人文雅嵐在本次交流后表示,我對這次交流受益匪淺。這不僅加深了我們對社會實踐的理解和應用,也為我們團隊項目提供了重要的啟發和支持。我們將繼續與彭勇警官及其團隊保持密切聯系,共同探索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服務社會、傳承家庭文化、實現尋親夢想的新路徑。
本家文化傳承,尋新路徑探索。本尋項目團隊將繼續努力,致力于打造一款既能滿足用戶需求,又能傳承家庭文化和推動社會進步的智能小程序。共話藍圖,期待未來,在彭勇警官和尋親工作室的支持下,本尋能夠為更多家庭帶來溫暖和希望。(撰稿人:李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