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新聞網,大學生新聞發布平臺
大學生新聞網
大學生新聞大學生活校園文學大學生村官
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經歷社會實踐報告社會實踐總結社會實踐心得
全國排名校友會版軟科排名分類排名本科排名一本排名二本排名專科排名
求職簡歷職場法則面試技巧職場故事求職招聘大學生就業
英語學習計算機學習電氣工程機械工程經濟管理建筑設計財務會計
申請書證明書檢討書自薦信演講稿心得體會調查報告讀后感求職信推薦信其它范文
 

致知力行 踵事增華,南中醫薪火實踐團探尋中醫藥發展和文化傳播

2023年暑假,南京中醫藥大學組建青年大學生實踐團——薪火實踐團,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立足中醫藥高等教育,發揮學科特色資源優勢,多方面、立體式探索中醫藥發展和文化傳播路徑,從中感悟中醫藥文化的深厚魅力,為傳承和發展好中醫藥事業貢獻南中醫人的力量。

該活動為校團委暑期實踐校級重點項目、校三全育人立項重點項目,也是發展規劃處、社會資源處、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處黨支部與第一臨床醫學院學生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活動在校團委、發展規劃處、校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校青囊讀書會、第一臨床醫學院領導師生的大力支持下圓滿完成。
22支團隊,237名成員,在16位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111次實踐活動,尋訪32位中醫藥守藝人,探索34座中醫藥博物館,開展5次實地調研,進社區、學校開設38次中醫藥趣味宣傳課堂,累計服務少年兒童、社區百姓約3200余人,實地尋訪活動涉足江蘇省、上海市、寧夏省、廣東省、貴州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14省(自治區、直轄市)32市,錄制整理近400分鐘的紀錄片,得到中華網、中國中醫藥報、江蘇中醫藥、團學蘇刊等校內外媒體報道461次。
在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研究所所長陳仁壽、江陰市中醫院院長花海兵、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付鵬、第一臨床醫學院眼視光學教研室武雪娟、施立新等專業課老師及第一臨床醫學院學工辦全體老師的指導下、實踐團圍繞“探尋中醫藥發展”“傳承中醫藥文化”“調研中醫藥現狀”“傳播中醫藥發展”4個主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多種形式傳承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服務大眾百姓。活動以中醫藥博物館為橋梁,探尋各地特色中醫藥文化;尋訪中醫藥守藝人,追溯中醫藥發展歷程,領悟守藝人中醫傳承精髓;以科普宣講的方式走進中小學校園,在中小學學生中宣傳普及中醫藥文化;通過社區中醫藥文化科普宣講、傳統功法講授、量血壓測血糖、耳穴壓豆和中醫花茶等,對市民開展中醫藥服務、文化傳播。同時開展訪談調研,以多種形式走出校園、走進社區、走上課堂,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向群眾展示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問古話今,遍訪南北尋醫源
自人類誕生伊始,中醫藥本身所具有的悠悠典故、峨峨豐碑、皇皇醫著、熠熠群星就一直在傳承與創新的有機循環中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展現出無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信,而中醫藥博物館就是記錄這一切的最生動載體。

(探尋天華中醫藥博物館)

(探尋西南醫科大中醫博物館)
薪火實踐團探古索今,實地尋訪了上海中醫藥博物館、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河南中醫藥博物館、成都中醫藥博物館、浙江中醫藥大學博物館、寧夏枸杞博物館、中國苗醫文化博物館、毫州藥膳懷養堂、浙江天臺山鐵皮石斛基地等11省共計34所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在尋訪過程中,同學們感受到各地區、各民族間的中醫藥文化如同君子,各有所長,和而不同:地區的距離造就了浙派中醫強調“保存陰氣”的思想宗旨與吳中醫者重視溫病的差異;民族文化的多彩孕育了藏彝回羌苗等少數民族醫藥特色的繁榮;正是廣袤的中國大地,才滋養出這么多道地的藥材,正是有種類繁多的藥材,才有那么多中醫藥藏品和典籍代代相傳。時代變遷,光陰流轉,中醫藥文化之所以薪火相傳,離不開代代中醫藥人守正創新的精神。各地博物館與時俱進,博采眾長:浙江天臺鐵皮石斛基地將科技與古法創造性融合,提高了產量,也守住了品質;河南中醫藥博物館推動當地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同時,也推動中醫藥對外的學術交流。隊員們從中醫藥文物里學習先輩們獨特的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增強了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立志傳承中醫藥這一貴財富,為促進中醫藥在新時代傳承創新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探尋江陰民間藏書之家菁存閣)
問史話技,遍學流派鑄醫魂
為記錄下薪火相傳的中醫藥技藝,感受中醫藥文化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薪火實踐團走訪各地,實地探訪了32位中醫藥守藝人,聆聽他們發展傳承中醫藥的故事,在中醫前輩的從醫經歷中尋根問道、汲取力量、提煉精華,為未來的中醫學習、發展之路探索方向。

(尋訪全國名中醫黃煌教授)
實踐中,包括全國名中醫黃煌教授、江蘇省名中醫嚴冰先生、江蘇省名中醫金慶江先生,國家級非遺項目“致和堂膏滋藥制作技藝”第六代傳人李宗保、河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郭振陽先生,江陰市中醫院花海兵院長,四川天祥骨科醫院院長何浚治先生,常熟市中醫院副院長熊秀萍、全國名中醫黃瑾明教授臨床經驗與學術思想傳承弟子潘明甫以及我校江蘇省中醫藥領軍人才趙霞教授、國醫大師周仲瑛學術思想傳人朱垚老師等在內的32位中醫藥 “守藝人”與實踐團成員進行了深入交流,為同學們分享了他們的從醫經歷與學習經驗以及對中醫藥的思考。全國名中醫黃煌教授則表示,“經方惠民。我們的經方,不是賺錢的方,是惠民之方,是花小錢,治大病。這些方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貝,要把它傳承好。” 省名中醫嚴冰教授堅信“中醫藥事業發展正當其時,希望同學們多研讀經典,多在臨床上加以應用,將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河南省非遺傳承人郭振陽先生分享,他們曾三度拜訪山西陵川縣的一位民間老中醫,本欲再深入交流,誰知竟陰陽兩隔,先生藥方也已燒毀。斯人已逝,雖感痛惜卻也堅定了他建立博物館,抓緊搶救珍貴藥方與老中醫臨證經驗的決心。火神派傳人雷鳴教授感嘆,“中醫是一門兼具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學問,學習看病治病的過程中,也是演繹生命的過程,會把人引入生命的縱深”。

(尋訪江蘇省中醫藥領軍人才趙霞教授)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諸位守藝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中醫藥的發展需要在傳承精華的基礎上守正創新。國醫大師周仲瑛傳人朱垚教授在講述中醫藥科研現狀時指出 “內經上每一條條文都不是空的,每一條條文都能指導臨床實踐,現代的中醫藥科研仍需從中醫古籍出發”。無獨有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醫驗方評價與轉化重點研究室副主任沈衛星教授也提到, “在沒有守正的基礎上做出的創新就像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對現實是毫無意義的。”《傷寒論》有言:“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意思是醫生治病得須望聞問切,辯證論治。中醫學習也是如此道理,守正正如木之根脈、水之淵源,只有將經典讀好、悟好、應用好,才能為以后的創新、科研夯實基礎。

(尋訪地方名中醫張明權先生)
問時話翌,遍訪大眾探醫情
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關注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為了進一步了解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效果、探索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承傳播的路徑,薪火實踐團小組成員圍繞中醫藥科研尋訪了趙霞、朱垚,沈衛星等投身于中醫藥科研的專家。與此同時,實踐團還通過實地調研、網絡問卷等方式組織了“中醫藥文化在中小學生中的普及情況”“中醫藥在科研方面的發展”“中醫專業學生對科研的態度”等5項專題調研。
調查表明,隨著《“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的貫徹落實,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影響深遠,大眾百姓懂中醫、信中醫的社會氛圍正在形成,中醫藥正在融入并且改變著國人的生活方式。但中醫藥的科研仍任重而道遠,如何找到中醫藥與現代科技之間的平衡,提高大眾對中醫藥的接受度,讓中醫藥在國際醫療領域更有影響力,這是每個中醫藥人都需要思考的課題。
問己話責,遍覽古今承醫志
為推進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和中醫藥文化進社區、入人心、服務大眾,薪火實踐團成員跨越5省12市,通過38次宣講及義診將中醫藥文化帶出校園、帶進社區,累計服務少年兒童、社區百姓3200余人。

(金華市永康市小百靈幼兒園宣講)
宣講進少年,精粹潤童心。在此次實踐活動中,實踐團寓教于樂,以中醫養生為切入點,結合艾灸,刮痧,針灸,講解中醫基本理論和診療方法,進行眼部保健知識科普;開展夏令營,以神話故事結合本地中醫名家講解引入課堂,開展“童話里的方藥”“舌尖上的中藥”“生活中的藥材”等趣味課堂,讓孩子們以“通俗易懂、由淺入深”方式了解中醫藥知識;帶領孩子們鑒別、炮制、品嘗中草藥并制作書簽、茶包,水墨畫等中藥文創,激發孩子們對于中醫藥文化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增強了孩子們對中醫藥知識的認識。

(深入貴州省余慶縣實驗中學宣講)
義診進社區,情暖聚民心。團隊依照各地實際情況,入社區,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宣講、傳統功法講授、量血壓測血糖、耳穴壓豆、急救知識科普、認識眼保健操穴位和品中醫花茶等服務活動,切實讓居民感受到了中醫藥的魅力。

(走進常州市天目國際社區開展中醫藥趣味課堂)
活動總結
6月24日至8月26日,實踐團借助新媒體,持續制作推廣高質量微視頻、新聞報道等,為闡釋中醫藥文化、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南中醫青年學子的力量,努力使中醫藥成為中國百姓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
實踐團成員方麗涵同學表示:“手稿捐贈,薪火相傳。通過手稿上的斷句標點和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得以與中醫藥名家對話,探詢中醫藥名家學術思想和成長之路。”
謝羽璐同學表示:“‘活到老學到老’,金慶江醫生年過半百之際仍去進修學習血透技術。回院后,立即籌建血透中心,不斷創新。作為中醫學子,我們更應該秉承繼承和創新并重的理念,發揚好中醫藥這一民族瑰寶。”
陳可兒同學表示:“繪聲繪色,內存于心。我們用生動可愛的卡通形象,將抽象的中醫知識具體化,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作為中醫傳承者,看到孩子們的熱情,又倍受鼓舞,這更激發了我對中醫的熱愛。”
實踐團的團長曾強同學表示社會實踐讓自己受益頗豐,“活動鍛煉了我組織策劃、團隊統籌、溝通協調、語言表達等在書本和課堂上學習不到的能力。”
新征程呼喚新擔當,新使命激勵新作為。新時代的中醫藥學子將切實把中醫藥這一寶貴財富繼承好、利用好、發展好、做守正創新的中醫藥人,既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既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中醫藥高質量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新動能,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和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青春貢獻。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 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3-09-03 瀏覽:
  • 安徽滁州學院學子赴揚州“三下鄉”助力弘揚雕版印刷文化
  • 重走革命路,深鑄愛國情
  • 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星火中隊實踐隊在暑期進行了一系列線上線下的活動,本文旨在宣傳該實踐隊的活動之一
  • 08-28 關注: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二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性活一级视频|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一区|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bl道具play珠串震珠强迫| 男的把j伸进女人p图片动态| 奇米影视777me|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欧美黑人xxxx又粗又长| 国产精品视频h|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播放网站| 国产小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色偷偷AV老熟女| 性欧美激情xxxd| 偷偷狠狠的日日高清完整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91福利视频导航|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2021|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91xav在线| 成年人网站免费视频| 作者不详不要…用力呢| 2021国产精品露脸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japanese国产在线看| 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