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醫藥”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藥,其中包括藏醫藥、蒙醫藥、維吾爾醫藥、傣醫藥、壯醫藥、苗醫藥、瑤醫藥、彝醫藥、侗醫藥、土家族醫藥、回醫藥、朝鮮族醫藥等等。醫藥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各個民族在歷史上都有自己的醫學創造與醫學積累。南京中醫藥大學薪火實踐團“一方水土一方醫隊”尋訪了寧夏枸杞博物館、云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青海藏文化博物館和成都中醫藥大學博物館,在參觀學習中感悟民族醫藥這塊華夏文明瑰寶的魅力。
云南板塊
2023年7月3日,為了充分感受中醫藥魅力,弘揚中醫藥文化,領略博物館底蘊,薪火實踐團“一方水土一方醫”小隊尋訪了位于昆明市呈貢區云南中醫藥大學內的云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

云南省作為民族醫藥大省,有著全國最豐富的民族醫藥資源,25個少數民族幾乎都有著自己防病治病的經驗乃至醫藥理論,其中,傣族醫藥、藏族醫藥和彝族醫藥具有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前兩者分別被國家列為“四大民族醫藥(藏、蒙、維、傣醫藥)。

【彝族醫藥】
彝族醫藥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清濁哎哺理論、二氣六路與五行八卦學說、毒邪理論為核心,以二氣六性辨證、毒邪辨證為論治方法,以方位推算、六色辨析為診法特色,內涵豐富,猶如盛開在哀牢群山中的馬櫻花,綻放出耀眼的光彩。

【傣族醫藥】
傣族醫藥具有2500多年的歷史,理論體系完整,以四塔五蘊為核心理論,人體解說、風病論等為生理病理基礎,四塔五蘊辨(。┳C、三盤辨(病)證和雅解理論等為診療特色,富有濃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猶如盛開在神奇熱帶雨林的五色花,鮮艷奪目。
青海板塊
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是社會科學類藏醫藥業專題博物館,入選了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藏藥是藏醫藥的歷史性成果和精華所在,自成一體,獨具特色,合著深厚的文化底和科學內,尤其以礦機藥炮制最為神奇,堪稱藏藥炮制的核心技術,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被別入首批國家級非物文化遺產名錄.

走進大廳就可以看到一巨幅藥師佛。藥王曼杰拉—— 藥師琉璃光佛是釋迦牟尼的化身,他曾在藥王城內為諸菩薩和外道諸神傳講醫學。

在藏醫藥文化中,我們總能看到佛教文化的影子。對于生命,受佛教文化的藏醫藥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而對于死亡,藏醫藥文化的理解也十分的獨特。
四川板塊
成都中醫藥大學博物館,又名四川省中醫藥博物館。且看博物館方圓里合,李斯熾先生像列堂前,以前人銘刻中醫百年浮沉崢嶸。博物館主要展示四川中醫發展歷程和特色,彰顯 “中醫之鄉”的深厚文化內涵,從中醫、中藥、健康養生等不同方面傳播中醫藥文化,是我國西部地區中醫文物、中藥標本的收藏和研究中心,其收藏品具有全面性、系統性和精品化特征,蘊含豐富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科學價值。


門口木屏風處,屏風后刻著毛主席的評語:“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寧夏板塊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醫學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在中華大地上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傳承與文化引領。一些我們平時很常見的植株很多都是中藥藥材,而枸杞就是其中之一,為了探尋枸杞其中的奧秘,7月16日,南京中醫藥大學薪火實踐團一方水土一方醫分隊來到了寧夏枸杞博物館。

寧夏黃土高原特殊的氣候和適宜的土壤,這些特定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寧夏枸杞的與眾不同、品質超群。該展區依次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枸杞品種,從小巧玲瓏的野生枸杞到肥大飽滿的優質枸杞,每一種都展示了寧夏枸杞的獨特之處,這也是為什么寧夏枸杞成為了唯一被載入新中國藥典的枸杞品種。

結尾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江中藥谷制造基地時說:“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 兩會期間,有一些代表、委員指出,相對于西醫和傳統中醫,民族醫藥在治療一些有地域特點的疑難雜癥、慢性病方面,具有明顯的替代性和互補性,民族醫藥發展還需更多支持。國家在大力發展中醫藥的同時,不能忘了民族醫藥這塊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曾說:“醫學研究不能脫離地理環境、社會環境、個人體質等因素,而中醫的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原則,正好重視了這些內容”。民族醫學雖然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但因對于醫學史及醫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迅速成為一個活躍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