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飛速發展,我國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在物質及精神方面均獲得了較大的滿足,使大學生可以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不會經歷過多的挫折或者傷害,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也可以游刃有余,因此正面情緒在心理健康各維度中占有較高水平。
學生社會資源及社會接觸高于平均水平,分析其原因,說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還是積極的,就目前大學生成長環境來看,大多數都是在朋友和父母的陪伴下成長,在經歷校園生活的大學生們更加適應人際交往。
通過數據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來,大學生在記憶力、精力及處理問題能力上處于優勢狀態。
分析其原因,大學生大多數處于青年中期這一階段,這個階段的大學生無論是記憶力還是精力都處于飽滿的狀態,且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充滿著朝氣,對待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是更加簡單直接。
所以大學生在認知功能這一維度處于積極的狀態。大學生在社會支持這一維度上的得分為M=3.55。社會支持這一維度體現在了對于家人及朋友的依靠程度。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大多數的學生有親人和朋友可以抱有信賴和依賴,但也有部分學生選擇在需要幫助時,沒有去朋友和親人可以去依賴和信賴。
甚至遇到困難也不會主動的去尋求幫助,往往會擔心是否會給親朋好友帶來麻煩,或者怕遭到拒絕,從而抗拒向親朋好友尋求幫助。在這一方面,大學生應該學會敞開心扉,主動地與家人朋友進行溝通交流,學會相信與被相信,依賴與被依賴。
角色活動與社會適應主要體現在處理不愉快的問題、適應新的社會環境、評價自己的社會角色及家庭和睦等方面。大學生的社會經驗較少,且一直處于校園這座象牙塔之中,面對各種挑戰的情景相對較少,以至于缺少應對經驗。
可以看出,在是否為班級學生干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表現出差異性。分析顯示,大學生是否為班級學生干部在正向情緒、認知功能與社會支持各維度上同樣表現出差異性。
這說明,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是班級干部的同學擁有更加積極的生活及學習狀態,且更容易獲得朋友及親人的支持。所以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不是班級干部的同學。
從競爭班級干部到擔任班級干部,這一過程往往可以表現出,擔任班級干部的同學更加有擔當且比較受學生和教師的信賴,從而使得這些學生在心理上獲得成就感,且在擔任班級干部期間更容易鍛煉自己,心理獲得滿足。
擔任班級干部的學生,在品格優勢方面,往往自律意識更強,同時,在對同學們提供幫助時,擁有較高的仁愛之心。在認識情緒和控制自己情緒方面也略高于不擔任班級干部的學生。
在擔任班級干部的期間,幫助同學的同時,也對自己有所幫助,在幫助同學解決問題時,同樣也是在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成長。所以在正向情緒、認知功能與社會支持等維度上,擔任班級干部的學生呈現明顯優勢。
可以看出,在是否為院級學生干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表現出差異性。分析顯示,大學生是否為院級學生干部在社會資源與社會接觸與社會支持各維度上同樣表現出差異性。
具體表現為是院級干部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及社會資源與社會接觸與社會支持各維度上的水平均顯著高于不是院級干部的學生。
這說明,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是院級干部的同學略高于不是院級干部的同學。分析其原因,擔任院級干部的同學相對于不是院級干部的同學,所接觸的人或學校事務要更為寬廣,從而在進行人際交往和處理院級事務上,可以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從而磨練心智。
在處理院級事務的時候,交往的老師和同學范圍更加廣泛,對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起到了一定的鍛煉作用。同時,站在了更高的領導地位,對同學的包容度更高,在處理學生、班級事務及院里事務時,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到問題,幫助老師和同學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鍛煉。
所以院級學生干部相較于不是院級學生干部的同學,在心理健康及社會資源與社會接觸與社會支持各維度上的水平均顯著高于不是院級干部的學生。-
可以看出,在是否為院級獎學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表現出差異性。通過研究分析顯示,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是否獲得過院級獎學金在心理健康及其各維度之間的關系上,同樣表現出差異性。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知,大學生中獲得過院級獎學金的同學在心理健康的正向情緒、認知功能、社會資源與社會接觸與社會支持各方面要高于沒有獲得過院級獎學金的同學。
分析其原因,獲得過院級獎學金的學生,獲得院級獎學金不單是成績優異的一種表現,同時在更多校內活動上也會積極參與。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院級獎學金的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重視學業,獎學金的設置會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同時,獲得院級獎學金的同學,自律意識更強,在對待自身學業問題還是生活問題,都相較于沒有獲得院級獎學金同學自律意識更強。
同時,獲得院級獎學金的同學的心態更加積極樂觀,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積極樂觀的態度有利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才會發現學習的樂趣,以及生活的美好,才會更加積極的愛學習,愛生活。
同時在院內或是校內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及比賽,目標性更強。所以,獲得院級獎學金的同學相較于沒有獲得過院級獎學金的同學心理更加健康。
可以看出,在年級成績排名前后對大學生心理加快表現出差異性。分析顯示,大學生年級成績排名在正向情緒、認知功能與社會支持各維度上同樣表現出差異性。
通過研究結果可以發現這,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大學生學習成績處于年級排名前百分之二十的同學心理健康水平略高學習成績處于年級排名后二十的同學。分析其原因,年級排名可以更加明確地表明一個學生在課業方面的成績。
成績排名的前后,也可以表現出學生對于學業專注力和責任心等。排名靠前的學生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期末考試,不單純地為了不掛科而去努力學習,而是去追求更高一層次的人生價值。
同時他們在人情交往方面也會更加謹慎,更加注重與親朋好友的溝通與交流,從而可以獲得他們的支持與幫助。
所以年級排名在前百分之二十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及正向情緒、認知功能與社會支持各維度上的水平均顯著高于后百分之二十的學生。
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表現出差異性。據研究結果分析顯示,大學生在學習期間所處年級階段不同在心理健康上及其各維度上同樣表現出差異性。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知,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大學生學習階段處于大一階段的同學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學習階段處于大二大三及大四階段的大學生。分析其原因,處于大一階段的新生剛入學,課業方面相較于高三繁重的學業相對輕松,且對于大學生活的憧憬,所以在入校第一年,處于大一階段的學生往往在日常生活及學習方向都充滿了激情,所以正向情緒高昂。
反觀處于大二、大三及大四階段的學生,逐漸對大學生活喪失熱情,且在面對繁重的學業、專業考試、技能考試及畢業壓力在正向情緒上相對較差。
但由于處于大一階段的學生對于新的室友、新的教育方式及新的生活環境的不適應,所以也可能會導致處于大一階段的大學生在心理癥狀與負面情緒方面也會高于其他年級階段的大學生。
處于大一階段的大學生在大一階段,往往會更加注重人情往來和人際交往。所以處于大一階段的大學生在社會資源與社會接觸方面上的水平均顯著高于處于大二、大三及大四階段的大學生。
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心理癥狀與負向情緒、角色活動與社會適應、社會資源與社會接觸與社會支持各維度上同樣表現出差異性。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知,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大學生所學專業類別為藝術類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要略高于學習專業類別為文史類及理工類的大學生。
分析其原因,學習專業類別藝術類的學生,相較于學習專業類別文史類及理工類的學生,學生在學習方向上相較于文理類的學生更追求在藝術層次的造詣,在心理活動上會比文史類及理工類的學生更加感性化,在生活及學習中更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