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黃土的農村生活感悟
相比城市里的燈火闌珊,現在的人們是不是越來越喜歡農村的幽靜淳樸了呢?今天小編帶來的就是這么一篇面朝黃土的農村生活感悟。
我出生于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家鄉在河南省的東部,雖然我是80后,不知道改革開放以前的生活狀況,但是從我記事兒起到現在農村的變化仍然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無論在物質方面還是在精神方面都能感受到農民生活狀況的極大改善。其實仔細想來,還真是一言難盡。
生活篇
作為一名農民的孩子,農民生活的極大改觀更是隨處可見。自己回想起這些年的變化,一言真的很難盡啊!我就想起的幾個變化來談談。
先說走親戚帶的禮品的變化。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到親戚家走親戚,帶的禮物非常少,比如幾個蘋果,幾個桔子,兩瓶酒等,沒有什么珍貴的東西。每年過節走親戚都是這么些東西。但是這兩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走親戚帶的禮物可謂是五花八門,東西帶的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貴重。現在拿的東西都是整箱整箱地帶,整件整件地提,什么牛奶,酒,方便面,各種營養品,蔚為大觀。現在,如果小伙子過節到未婚妻家走親戚,那帶的禮物就更多了,雞鴨魚肉樣樣俱全,讓人大開眼界。
再說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變化。記得小時候村里出行都基本上都是自行車,我們孩子都在一起學騎自行車,到處閑逛,猶如一件寶貝似的。而那時候村里的通訊工具則是少數的BB機,固定電話,記得那時候我家安了一部固定電話,每當讓鄰居接聽電話時,都會引來好多人的圍觀,來看熱鬧。而現在,自行車似乎已經漸漸被人冷落,只有孩子上學,婦女趕集時用到。摩托車,電動車已經迅速走進農村各個家庭,出門辦事不用再費力地蹬自行車了,速度快,省時又不費力。我在家從不騎自行車,都是騎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出門,有一次,騎自行車出門,沒有騎多遠,就覺得它好慢又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也有適合自己的電動三輪車,安全又省力,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在通訊工具方面更是令人驚嘆,現在的固定電話早已走進千家萬戶,并有被淘汰之勢,而手機則是村民的炙手可熱的喜愛之物,特別是年輕人的手機功能齊全,外形時尚,跟城市里的年輕人已經差不多。從外表上看已經看不出城市年輕人與農村年輕人的區別了。
有變化當然也有一些不變的,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精神文化的缺乏沒變,記得以前村里人非常多,但是沒有什么娛樂可消遣的,打牌,逛廟會就成了主要樂事,要不就在一起聊天。而現在依舊是這樣,村里的年輕人都已經外出打工去了,只剩下老弱婦孺了,老年人只有跟同齡人聊天,曬太陽了,小孩子也是跟小伙伴玩,婦女則聚在一起打牌。天天如此,而我在暑假竟然無處可去,找不到人聊天,所以總是覺得假期無聊,無事可干。此外不變的還有男女經人介紹結婚,鄰居為人處事,農村風俗也沒有大的變化,民風淳樸。
農村生活確實變化很大,但是濃濃的淳樸氣息卻是勾心斗角城市不可比擬的!
發布時間:2021-06-04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能模擬多種美食味道的電流勺子
-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都經歷過在網上購買零食,收到快遞時與自己想象中的味道差距巨大,而現在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的10名大學生研發
- 07-13 關注:6
- 當代大學生的第一次租房經歷
- 我是一個在校大二學生,坐標上海,目前在一邊上課一邊實習。因為還在實習的緣故,寒假期間也要上班,學校宿舍又不能住,只好租房。
- 04-25 關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