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的讀后感
《牛虻》,今天回家看到家里的書架,就想安利一本我特別喜歡的書。我并不是把他當做一本純粹的革命書籍來看,我覺得它更多的是反映理想與現實的殘忍,一種信仰的破滅卻是成全了另一種信仰的犧牲。對亞瑟來說,拒絕神父的拯救,不僅僅是為了革命而犧牲,更有一種孩子式的賭氣,Padre為了泥塑的神而拋棄了自己,自己則不屑于他的施舍。死亡是對Padre的無聲抗議,也是對革命的虔誠,所以對亞瑟而言就只有這一條路才配得上他的驕傲。
這本書說的是亞瑟有一位敬愛的神父蒙泰尼里,亞瑟稱他為Padre(神父的意思,也可指父親)。亞瑟參加了青年意大利黨,參與了革命,在一次對神父的懺悔中暴露了他們的行動,從而導致了戰友被捕入獄,同時亞瑟又發現自己是神父的私生子。亞瑟感到了背叛,于是偽裝自殺,流亡到南美洲。13年后他再回到意大利,卻又被捕。在監獄中他與神父相認,但神父在上帝和亞瑟之間選擇了上帝,絕望的亞瑟選擇了就義。
亞瑟和神父相認的那段我看了很多遍,我還記得當時是一個晚上,我看到這段的時候,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我能感受到神父的糾結,亞瑟從希望到失望。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信仰的權利,只是感到很可惜。尤其是最后神父在亞瑟死后也發了瘋,當時的我總是想,如果神父當時肯退一步,之后這些悲劇就不會發生。但如果真是這樣,這本書也失去了攝人心魄的力量。悲劇才會讓人記憶深刻,讓人反思,唏噓之余讓人感慨。
“Padre,您難道從不明白我真的沒被淹死嗎?”“Padre,您的上帝是個騙子。”——亞瑟
“你們已經殺死了他!你們已經殺死了他!我卻受著煎熬,因為我不愿讓你們死去。”——蒙泰尼里
雖然蒙泰尼里是軟弱的,不肯完全拋棄他的宗教,但他卻是愿意幫助亞瑟越獄的。而亞瑟在得知Padre的選擇后拒絕了越獄。在這件事里,我覺得不完全是神父的錯。至少他愿意去違背自己的神去幫助亞瑟,這時親情是占了上風的,而亞瑟則顯得有些固執。與其說亞瑟是為了革命而犧牲,不如說亞瑟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堅持與固執而選擇犧牲。沒了Padre的支持,他該是心如死灰的吧,在南美的13年也該是度日如年。所有悲劇都是性格的悲劇,性格決定了你的選擇。這不是一個悲劇,而只是一個讓人遺憾的故事。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卻陰差陽錯地一次次地錯過。亞瑟并不是一個合格的革命者,因為他在感情上欠缺隱忍,但這也體現了他的真性情。
還有,我很喜歡慶學先先生翻譯的這版,文字讀起來很流暢,有畫面感,抒情卻不矯情,這也是我讀了不止一遍的原因。
- 笛!遏敒I遜漂流記》讀后感350字
- 最近,我讀了一本外國長篇小說作品《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魯濱遜在游船上出事,被漂到一個荒島上,可是他很堅強地生活。
- 11-24 關注:0
- 《牛虻》的讀后感
- 《牛虻》,今天回家看到家里的書架,就想安利一本我特別喜歡的書。我并不是把他當做一本純粹的革命書籍來看,我覺得它更多的是反映理想
- 11-24 關注:0
- 讀《生命流淚的樣子》有感
- 我讀過許多的書,如星星一樣多,我特別喜歡伍美珍的書,特別是伍美珍寫的《生命流淚的樣子》讓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 11-24 關注:0
- 《香菱學詩》600字讀后感
- 對于知識的渴望是人的天性,然而,獲得知識不僅需要求知欲,最重要的是,通過實際行動去獲取知識。香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 11-22 關注:1
- 寓言讀后感
- 我讀完《伊索寓言》這本書后,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 11-22 關注:3
- 《草房子》五年級讀后感
- 隨著九用的到來,我們的共讀書上草房子。讀了一半是關于一個油麻地小學的故事
- 11-22 關注:1
- 平凡的世界的讀后感范文
-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巨著
- 11-22 關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