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的設計優化并不是單純的挑毛病 而是通過交流、溝通,找到更為合理、經濟的設計,從而在滿足各種規范的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杜絕不必要的浪費,做好成本控制。結構設計的優化是在充分尊重原設計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優化的過程,互相學習,也有利于提高設計院結構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
某項目2棟13層與23層相連建筑、2棟30-33層建筑、5棟9-13層建筑,共9棟。場地附近有一條河流,地下水位較高。場地土質較軟,表層4米深度內有部分淤泥質土,地下室底板下土的承載力為160kPa,在17米至22米處有密實的粉沙層,在37-55米處有密實的沙層。基巖埋藏很深。6度抗震、基本風壓0.45.本項目對回款的周期要求較高。
本項目地下室的布置思路:采用一層大地下室 9棟高度和層數相差較大的建筑連為為一體,形成一個整體的大型地下車庫。優點:交通及停車,小區的物業管理,地下室外墻的數量。但缺點也是明顯的,一是導致地下室結構的超長,再就是各棟建筑單位的不均勻的沉降。
為此,對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
首先,地下室結構超長的解決辦法是:
⑴結構后澆帶的設置——費用、間距、封閉時間、施工便利性;⑵混凝土膨脹外加劑的使用——數量、費用、位置;⑶構造配筋的適當增加—— 數量、費用、位置。其次,各棟建筑物的沉降差以及主體建筑物與地庫間的沉降差解決方式是:依照當地的基礎設計經驗,⑴9-15層建筑通常采用預制方樁基礎,以粉砂層作為持力層,樁長約17米,摩擦型樁;
⑵18層以上建筑通常采用鉆孔樁基礎,以砂層作為持力層,樁長約45-50米,摩擦型樁;⑶12層建筑物采用無樁筏板基礎有過成功的案例,按程序計算沉降15CM,實際觀測僅4CM在無錫觀測到的建筑物最大沉降不超過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