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上,遠見是一種可貴的品質。2012年,由于經濟放緩,行業競爭慘烈程度加劇,每位企業家都需要看得更長遠。有遠見的企業家或許不會否認對未來的迷茫,但他們會從種種亂相中開出一條路來,讓企業走得更遠。
這一年,憑借卓越前瞻性眼光及其商業表現獲評十大影響力商業人物的分別是——啟動全云戰略的李東生、創立農業產業基金的劉永好以及轉變經營模式的潘石屹。
感知產業脈動
有專家說:有遠見的企業家應該感知十年之后的產業脈動。對于IT業來說,其產業脈動在于:互聯網從基于PC終端發展到移動互聯、云計算。很明顯,TCL董事長李東生感知到了,并力圖把握這一脈動。他說:“思路決定出路,未來十年將是一個戰略驅動、戰略制勝的時代,TCL將以全云戰略贏在云時代。”
在這一背景下,李東生提出“中國企業要把握云計算的機會擴展產業發展空間”,并率先啟動“全云戰略”。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為民指出,“TCL全云戰略和全云產品陣營的發布,不僅將幫助TCL搶得智能云產業發展制高點,也將進一步鞏固其3D智能云產業領軍企業地位,為行業樹立新標桿。”
今年8月,TCL聯合騰訊共同推出苦命性創新產品決激凌智屏iCESCREEN。業內專家表示,iCESCREEN的面世是中國互聯網首次將“一站式在線生活”延展到全新智能去終端,這種創新的跨界整合模式也樹立了消費類電子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變革新標桿,有望引發一場可移動大屏娛樂智能云終端產品的革 命。
在早期,李東生曾說:“我一直以建立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為理想目標,也把個人追求融入到企業大的目標里。”TCL這個在國際化進程中飽經磨難的企業,在李東生的帶領下,終于重回競爭跑道,并且意在領跑。這是遠見的力量。
超級夢想家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首先都是一個懷有遠見的夢想家,他們堅信偉大的夢想造就偉大的企業。比爾·蓋茨兒時的夢想是:每個家庭的每張桌子上面都有一臺個人的電腦,而這些電腦里面運行的是自己所編寫的軟件。在這一偉大夢想的催生下,微軟公司誕生了。
劉永好的遠大夢想是:轉型為服務型企業,借助全產業鏈和新希望產業基金,進行行業深度整合,進而打造世界級的農業企業。盡管各大企業都在盡力瘦身,力求變小變輕,而劉永好的新希望卻正將自己打造成一頭體量驚人的恐龍。有媒體給了這頭恐龍一個頗有震懾力的名字:農牧業超級IBM。
5年前,新希望便開始強勢掌控產業鏈。在劉永好看來:在全產業鏈模式上,服務型企業更能掌握控制權。經歷了毒奶粉、地溝油的中國消費者,對每一種“進口”之物都保持警惕,而一條長長的農業產業鏈,則有助于源頭上控制食品安全問題。
盡管農業一直以來是“靠天收”的行業,頗具風險,市場上價格波動也相對較大。劉永好認為產業鏈的另一個好處在于:產業鏈拉長后,在種苗、養殖、屠宰、飼料、肉食加工等各環節都產生了價值和利潤,抗波動風險能力提升了。但他同時認為:“做長做深產業鏈光靠我們自身的資本實力是不夠的,所以我們新創立了基金。創立基金是為了在產業鏈上下游做一些投資銜接。”
新希望基金聯合國內外知名企業成立的產業基金,重點關注食品安全、農業進步和糧食保障等領域,對整合型和成長型企業進行投資。基金投資者之一,三井物產的執行董事久米敦司表示:這次和新希望集團、淡馬錫、ADM一起成立產業基金,目的也是想通過這個產業基金將日本的商品、技術、經驗帶到中國,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敢于變革
既然當今時代最大的特征是“變”,那么企業家的遠見便在極大程度上體現為敢于求變。戰略意識較強的企業家往往能夠正確認識企業實力,識別企業優勢和劣勢的同時,準確分析外部形勢,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中,及時發現企業的機會與威脅,并制定相應的對策。
對于潘石屹執掌下的SOHO中國來說,今年似乎是多事之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下滑65%,下半年也未見好轉;曾經風光無兩,引得眾人唱贊歌的SOHO模式,更是遭媒體紛紛唱衰。
這樣的變化雖然令人唏噓,但如果進行理性分析,可以隱約看出SOHO中國潛在的危機。國際建筑業主與管理者協會(BOMA)中國理事李平認為,潘石屹旗下的銷售物業,在“后期運營中面臨產權林立等問題”。
“產權林立”給潘石屹帶來的麻煩是很難統一管理。北京地產界知名評論人士蔡鴻巖表示,這種切分產權出售出去的商業物業,由于產權分散不能進行統一商業規劃、業態組合和管理,所以導致了大部分購買商鋪的小業主后期經營陷入困境。
或許是痛定思痛,或許是深思熟慮。今年8月,潘石屹通過微博宣布:告別散售,持有北京、上海有價值的物業。微博發布當日,媒體以“潘石屹無奈當了‘包租公 ’”為題對此進行報道。然而,不管是主動求變還是被動轉型,關鍵在于是否朝著正確的方向。李平說:SOHO中國轉型為持有房地產的方向是對的,但有沒有能力這么做,卻是個問題。
資本市場對此次轉型并不看好,在潘石屹宣布轉型后,SOHO中國股價應聲下跌,并在1小時內下跌了8%。盡管潘石屹曾自嘲地稱“1小時損失了26億”,但這并沒有左右他轉型的信心和決心。
看來,要做一個目光深遠、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家,不僅僅取決于他的能力,更取決于他的胸懷與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