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有一定的導向、駕馭、理性引導市場的作用,資本的瘋狂會導致整個市場的瘋狂。今天火爆的領域,五六年之后一定會出問題——這幾乎是一條鐵律。
嘉賓:北京青普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 王功權
外賣、按摩、美甲等上門服務O2O,一度成為2015年的創投熱點。然而,在前鼎暉創始合伙人王功權看來,熱潮背后都有危機,O2O下半年遇冷便是證明。
王功權——這個PE界的傳奇人物,其投資案例均有超高的回報率。他曾親手幫助12家公司以上市或以并購的方式完美退出。比如:投資框架傳媒,兩年內并購十幾個公司,后并入分眾傳媒,使分眾股價大漲。投資學大教育,三年后在紐交所上市。五年間兩次投資周鴻祎都獲得成功。360私有化的消息一出,一大波投資人求他幫忙要一點投資額度。他一概拒絕:靠關系搶額度的投資是搶錢,沒有技術含量。
“真正的投資,是根據商業規律發現機會后投出來的,這樣的成功才會讓人覺得過癮、有價值。”王功權說。
要看到未來10年的市場
整個資本領域一直存在跟風投資當前熱點的非理性行為。然而,在王功權看來,投資恰恰最需要理性。
首先,投資就是投未來,要有前瞻性。王功權說,“資本有一定的導向、駕馭、理性引導市場的作用,資本的瘋狂會導致整個市場的瘋狂。今天火爆的領域,五六年之后一定會出問題——這幾乎是一條鐵律。”
具體來說,2000年前后全國各地大搞軟件園、產業園,如今多數已荒蕪;前些年大量資本撲向房地產業,國家對房地產進行整治后,資本又撲向股市;近兩年,很多投資人忽而紛紛投向各種到家服務,忽而涌向手機游戲;一波有錢任性的富二代投資人參與到追捧項目的資本游戲,更是助長了早期項目估值偏高。“盲目追熱點的行為違反投資的常識。今天回過頭來看,這些曾經‘極好’的事情都面臨著嚴峻挑戰。”王功權說。
他強調,做投資,要判斷未來市場,要研究未來國家經濟與政策的方向,甚至友邦國家的走向。比如:如今的熱點之一養老地產,很有可能將來變成政府出資的公共服務。“要判斷現在想投資的領域和商業模式未來會怎樣。如果不能看到五年、十年以后的市場,就不做投資。”王功權建議,謹慎選擇與權力結合特別密集、與傳統國企及央企關系密切的領域。
研究商業模式,邊走邊調整
其次,要反復推敲和研究商業模式,不要人云亦云。
O2O是2015年的熱門詞匯之一,但很多創業者還沒怎么開始就死在了沖向O2O的路上。事實上,成千上萬的此類App均死于沒有搞清楚商業模式。
所有的成功企業,都經歷著持續不斷的商業模式調整和打磨。對商業模式的研究要伴隨企業成長的整個過程,必須不停地發現問題、調整問題。王功權舉例說,阿里巴巴最初做的是電子黃頁、展會經濟,現在開始做金融。奇虎360最初做的是個性化的門戶網站,通過很強的搜索技術,根據用戶的興趣愛好使每個人看到不同的首頁,后來推出了引起潮流的免費殺毒軟件。今天,周鴻祎仍在改變。
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應用的一大特點就是基于便利性走量,靠便宜甚至免費、倒貼的方式吸引用戶,做“大眾經濟”。因為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是能以最快速度和最廣范圍傳遞數據和信息,但生活中非數據化的、實物的、面對面體驗式的優質服務和產品,到現在還沒有成功有效的途徑與互聯網結合,這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一大機會。
對于當前火熱的共享經濟,王功權認為,它很難產生真正的優質資產。因為市場規律和商業本質的重要一點就是,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必然很貴。然而現階段,共享的都是運營存在困難的生產要素:賣不出去的樓、空置的房間、經營不好的場所和地段,難以實現全優。據此,王功權和他的伙伴們嘗試在山清水秀之地自建文化藝術度假中心,做高品質度假服務的“場景經濟”。
在王功權看來,能以爆炸性增長快速擴張的應用都有這樣的特點:有分享基因、強大的自擴散能力。簡便易用,大家一起玩才有趣和充分發揮作用。它們的用戶會自動、必須、必然地變成推銷者。騰訊的QQ、微信、微店皆如此。關鍵在于商業模式本身,花錢雇水軍、買百度排名、靠廣告轟炸來吸引用戶,都不能起到根本作用。
把握好你的“時間”
王功權回顧多年的投資生涯時說:“把一個公司做到上市,平均需要四五年時間。”
他強調,投資人要把控的是時間,不僅僅是“時間”本身,還是綜合的社會環境、社會因素的結果。“不是搶項目的速度,而是判斷項目處在商業環境中的什么階段,選擇恰當進入一個領域、一種商業模式,一個產業的時機。”他進一步說。
歷史會忘記很多曾經的風云人物。成立于1999年的電子商務網站8848,曾經是被投資人瘋搶的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先驅和領袖級企業,它曾完成在納斯達克上市前的一切準備,但功虧一簣上市失敗,最終變成過去的傳說——甚至連傳說都不是,只是被人遺忘。王功權感嘆,如果它的步子晚五年,也許會是阿里的勁敵。
也正因為時機的重要性,王功權斷言,未來20年中國不容易產生BAT這樣的企業。“不同的時期造就不同的企業,成就不同的故事。”互聯網從初興到如今的飛速發展,一二十年才誕生了幾家大公司。騰訊、百度、阿里都走過了15年以上的歷程,而且幾乎與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同步。當時環境處于建設過程中,先行者引發的新聞效應使它們獲得了最大量和持久的關注和傳播,而今想要達到這種宣傳效果要花天文數字的市場費用。
“假如今天讓馬云從頭來做阿里巴巴會怎么樣?很難說。”王功權表示,對時間判斷錯了,投資會帶來非常遺憾的結果。
如何把控時間?王功權總結三點:看商業模式、看未來市場化的可能性,看各種層面的監管走勢。